西北联大往事:迁徙途中4000多公斤锅盔当干粮
2015年05月12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亮 杨栋迎
锅盔虽然是最适合携带而不易腐坏的食物,但搜集困难,运输笨重。临近出发,一时还购不到如此大量的锅盔。直到向火车站进发时,各个制卖锅盔的小贩,才分头送到。据当时过秤者记述,此次称得锅盔317袋,共4300余公斤。除去锅盔,咸菜也不是个小数目,计算下来,全校需1500公斤,西安的各大酱菜园,没有准备。学校只好再派人多次购买。
核心提示:锅盔虽然是最适合携带而不易腐坏的食物,但搜集困难,运输笨重。临近出发,一时还购不到如此大量的锅盔。直到向火车站进发时,各个制卖锅盔的小贩,才分头送到。据当时过秤者记述,此次称得锅盔317袋,共4300余公斤。除去锅盔,咸菜也不是个小数目,计算下来,全校需1500公斤,西安的各大酱菜园,没有准备。学校只好再派人多次购买。
西北联大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王亮 杨栋迎,原题为:《西北联大往事:迁徙途中4000多公斤锅盔当干粮》
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齐名的还有一所“西北联大”。
多少年来,当西南联大声誉隆起,西北联大则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鲜为人知。抗战爆发后,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院校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迁往汉中,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这时全校共设6院23个系,千余名师生开始了在汉中的生活。尽管仅仅“联合”了短短一年时间,西北联大却在汉中的大山中,孕育衍生出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基础——如今中国西北不少有名的高等学府,都与这所短暂的大学血脉相连。只是,鲜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以及曾经的辉煌。
3月31日,电影《古路坝灯火》上映,将镜头对准中华民族抗战史册中,由北方高校组成的“西北联大”师生步行南迁汉中的故事,再现了抗战时期的教育界为保存民族教育精魂的动人篇章。连日来,华商报记者走访西北联大留在汉中的足迹,探访关于那一代人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
磨难一年时间两次迁校
1936 年,从西安到汉中的西汉公路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穿越秦岭的现代公路。年仅24岁的工程师张佐周,承担起从留坝到汉中80公里的测绘与施工。张佐周毕业于西北联大的组成学校之一天津北洋工学院,算得上是西北联大学生的学长。冥冥中自有天意,两年后的1938年3月16日下午5时,张佐周呕心沥血修筑的公路,为母校内迁汉中提供了方便。
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发布教育部令,以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于1937年11月1日开学。次年3月,陕西门户潼关告急,刚刚落脚的西安临时大学不得不内迁汉中。
西安距离汉中,直线距离只有数百公里,可中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苍茫山系——秦岭山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此时,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的川陕公路仍在修建,绝少交通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选择步行前往。
据资料统计,1937年底,西安临时大学共有学生1472人,教职工316人。内迁汉中时,除去个别离校人员,以及很少教授级家眷花巨资租车前往外,绝大多数学生参加学校整体行动。
当时,为保证全校千余名师生的安全,校方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军办法,将全校师生编成一个大队,其中含有三个中队,若干区队、分队,行军时以中队为单位,这样算下来,每个中队近600人。其他有运输组、设备组、医务组等多个组织。
同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几所高校组成的西南联大,从长沙徒步一千余公里,迁往昆明。西北联大内迁汉中的人数,大大超出西南联大。据资料统计,西南联大经过严格选择,最终只有244名学生参加步行,仅占学生总数的30%。西北联大则不分长幼,全数参加,这比西南联大的行军难度大。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