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如何在担架上定计反对博古李德


来源:解放军报

00
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并转战贵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铸就了遵义会议精神。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图为鸟瞰遵义会议会址。
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并转战贵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以[详细]

橘园中担架上的谈话,使原来在黎平会议决定的在遵义地区召开会议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即要求进行人事上的变动。于是,遵义会议的核心内容就这么定下来了。,

核心提示:橘园中担架上的谈话,使原来在黎平会议决定的在遵义地区召开会议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即要求进行人事上的变动。于是,遵义会议的核心内容就这么定下来了。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2015年1月14日第09版,作者:褚银 章世森 晁华,原题为:《遵义会议的那些历史细节》

编者按

翻开2015年1月的日历,我们的眼光定格在15、16、17这3个数字上。

80年前的这3天里,在遵义市老城一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命运,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在这次被称为“生死攸关之转折点”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甩掉共产国际的“拐杖”,开始独立自主地走中国道路,无比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这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在此刻选择了遵义。

1 担架上的谋略

长征出发前,中央最高“三人团”决定:中央政治局成员一律分散到各军团去。毛泽东从政治局常委张闻天那里得到消息后,便提出请求,自己要同张闻天、王稼祥一路同行。

在毛泽东看来,转移途中如能与这两人结伴同行,便可借机向他们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若能得到他们二人的支持,对于推行正确路线,扭转目前红军面临的极为严峻的局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毛泽东还意识到,这或是最后一次机会,因为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很有可能一着不慎就全军覆没。

其时,毛泽东因经受了几个月疟疾的折磨,差点丢掉性命,加上受排挤后心情不好、对红军的前途忧心忡忡,身体非常虚弱。因此,过了于都河,他不得不坐上了担架。

凑巧的是,王稼祥因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遭敌机轰炸,右腹部伤势十分严重。长征一开始,他就坐在了担架上。张闻天身体没什么毛病,时而骑马,时而步行。

他们一路相谈。路宽时一左一右谈,路窄时一前一后谈,走上大路,就两副担架并列前进躺着谈;行军谈,休息谈,宿营时住在一起仍然在谈。路上,他们认真分析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在苏区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长征途中的情况,特别是导致广昌保卫战惨败的经验教训。王稼祥不无忧虑地对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毛泽东对此也是心急如焚,他虽然失去了参与谋划军事的权力,却仍然不时地提出自己对行军路线的建议。

[责任编辑:唐智诚]

标签:遵义会议 张闻天 王稼祥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