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德国需要大海军吗?德国不如英国是因海军不够?


来源:凤凰军事

1886年的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成为德皇威廉二世憧憬的榜样。(资料图)1908年3月7日,德国第一艘无畏舰“拿骚”号在威廉港皇家船厂下水,德皇威廉二世和荷兰王夫亨利亲王亲

一战前的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料图)

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恰好乘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在这波技术变革浪潮中,以铁路为代表的陆上交通工具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大陆强国具备了空前高效的资源动员工具。德国坐拥可观的工矿资源,对兴修铁路又极为热心,很快在经济总量和工业指标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900年德国钢铁产量达到630万吨,接近英国(500万吨)和法国(150万吨)的总和;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据13.2%的份额,与英国(18.5%)的差距微乎其微,接近法国(6.8%)的两倍。这一切都是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的,而且是在甚少进行海外扩张、几乎不依赖殖民地提供独占性原料产地和市场的情况下完成的——换言之,对大陆资源和市场的开发恰恰是德国崛起的主因。置本国占有优势的大陆舞台于不顾,舍本逐末地渴望相对优势已不那么明显的海洋,显然是一种重大的误判。

其次,“马汉式逻辑”认为,贸易、商船尤其是远洋航运构成了建设海军力量的唯一有效基础,海洋经济是决定一国经济繁荣的关键。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殖民贸易已不复成为国家财富增长的主因,生产变得更加有利于那些在资源和人口上占据优势的大陆强国。技术取代了贸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意味着现代世界中的海权与国家经济繁荣的关系与马汉揭示的刚好相反:不是海权的兴衰决定了国家财富的多寡,而是稳定的生产能力造成的国家经济基底可以创造出强大的海权。德国用于建设大舰队的财富完全来自其大陆经济,就是一个明证。

诚然,伴随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对德国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海外进出口货物吨位的高速增长和远洋航线的航线的延伸使得德国有必要扩充其海军。但这种需求远没有达到临渴掘井的地步,更不需要在短时间内突然创造一支世界第二大舰队。就1890年代初的安全形势看,德国的两个海上假想敌是俄国和法国,但德国在对抗这两个国家的舰队时,享有地理上的优势:在波罗的海方向,俄国舰队相对于德国拥有数量优势。但俄国是一个海岸线被诸多地理障碍割裂的大国,其海军兵力分散于多个战略方向,无法集中到波罗的海一处。故德国只须建设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实力相当或稍逊的海军,就足以维护本国在这一海区的航行畅通。至于法国,它与德国的海岸线之间隔着低地国家和英国,在这些国家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德国商船只须趁夜出航、驶向英国海岸,或取道苏格兰-卑尔根航线进入大西洋,就可以维持远洋贸易畅通。而在英国维持中立或对德友善的情况下,法国将不可能冒险令其舰队穿越英吉利海峡、攻击德国在北海沿岸的港口。反过来,德国也只须建造鱼雷艇、快速巡洋舰、潜艇等“非对称”武器,就可以对法国的贸易船队造成威胁,这种建设的经济成本不高,引发的国际阻力也会较小。

[责任编辑:胡楠]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