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邵永灵谈海权:陆军强国发展海军 本身就有问题


来源:凤凰军事

要点提示: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要想跻身强国行列,肯定要注重海洋,积极发展海洋权益,维护海上利益。正如郑和所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若一直不重视海洋、忽略海洋,必然导致国家的衰败。当然,重视

要点提示:海军的发展,和陆军是不一样的。海军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它的地理位置、传统理念、作战经验、人才培养机制等各种因素,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想成为海军强国,会有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这也是为什么从历史上看,陆军强国此起彼伏,而海军老大却屈指可数。

本文系凤凰网军事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指挥系一级教授邵永灵文字实录。

嘉宾简介:邵永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指挥系一级教授,军事战略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主要从事军事战略、外军、国际关系研究。代表作:《战争的句号》、《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海洋战国策》、《美国女兵》等。

陆军强国发展海军本身就有问题

记者:德皇威廉二世把无畏舰当作与英国争夺海权的关键,企图以巨舰大炮来挑战英国的海权,最终导致了英德战列舰竞赛,您如何评价一战前的海权理念?

邵永灵:我认为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历史,因为毕竟那个时候飞机刚刚出现,性能也不佳。在一战前大家还看不到航母这种海军发展模式,对于飞机的应用前景也没有概念。所以从当时来讲,巨舰大炮可以说是一种很自然的发展思路,没什么问题。特别是英国,英国首先开启巨舰大炮的发展模式,当然,英国国力很雄厚,所以在这样的竞争中,任何国家都无法赢过它,比如德国。虽然德国也投入很多资金发展海军,但实际上,德国的公海舰队和英国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英德海军竞赛可以说是导致两国反目,最终导致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至少从英国的角度看,德国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就意味着他要和英国死磕,要与英国争夺殖民地,争夺海外贸易。而海外利益恰恰就是英国的立国之本,是英国生存的强大根基,海上优势也就绝不能容忍任何国家去挑战。所以说,英德关系破裂应该有这个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在一战前,英国就在逐渐调整海军力量分布,也就是英国舰队逐渐向北海集中,很明显是为了对付德国。另一个,英国与法国达成协议,英国将地中海让给了法国,在美洲地区也向美国做出了让步,相当于将美洲也让出来了,集中精力在北海对付德国。

而回顾一战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陆地战场上打的你死我活,而却就没有特别像样的海战。一战期间,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其实也就只有日德兰这么一次。从一战爆发开始,英国海军就将德国海军舰队完全封锁了起来,日德兰海战也是德国希望突破英国海上封锁而爆发的。德国舰队被封锁,相当于德国外贸的航道也同时被封锁了,这也是德国的战斗潜力被慢慢消耗的原因。德国无法完全自给,而外贸航道又不畅通。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虽然击沉了更大吨位的英国舰艇,但德国并不算成功,因为其战略目的没有达成,仍被封锁着。纵观整个一战海战场,德国海军没有太大作为,这也是很悲催的一点。德国耗费巨资打造公海舰队,但没有发挥作用。

这对其他国家是很有意义的经验教训。海军的发展,和陆军是不一样的。海军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它的地理位置、传统理念、作战经验、人才培养机制等各种因素,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从历史上看,陆军强国此起彼伏,而海军老大却屈指可数。法国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以失败告终、德国挑战也没有成功,苏联挑战过美国的海上霸权其实也没有成功。这些失败的经验里有传统的因素,当然也有国家地理位置的因素。所以说,想成为海军强国,会有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而且海洋是想通的,跟陆地不一样,陆地是分割的,所以一个时期其实海上就只会有一个老大。所以德国作为传统的陆军强国来说,发展海军这种模式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

如果从纯海军的角度讲,一战也暴露了英国的一些问题。比如,英国对潜艇发展的漠视。潜艇在一战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反而是德国将潜艇利用了起来,主要原因当然是正面交锋德国不占优势,使得它不得不考虑用潜艇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潜艇战确实给英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当然,潜艇对于一战期间争夺制海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那时候潜艇主要针对商船,主要用于破坏海上交通线,破坏英国海上贸易,这对英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英国对于潜艇的漠视,使得其在战争期间尝到了苦头。

[责任编辑:詹嘉宝]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