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二战前苏德20年的亲密岁月:全方位技术合作


来源:环球军事

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写信给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说:“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核心提示: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写信给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说:“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本文摘自《环球军事》2007年07期,作者:罗山爱,原题为:苏德秘密军事合作20年

在许多人眼里,1945年以前的苏联和德国是战场上的仇敌。纳粹德军的入侵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的性命,而苏联红军正是踩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宣告一个强国时代的到来。不过你可否知道,就在这些血淋淋的历史中却隐含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德国和苏联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了20余年的军事合作。近日,俄罗斯《时间报》、《军事历史研究》等刊物向外界披露了这中间的诸多细节。

列宁号召向德国学习

俄罗斯历史学家罗曼诺夫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1917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了摆脱协约国两面夹击的困境,曾密令德军总参谋部实施“托尔计划”,用一列专列将流亡瑞士的俄国革命者列宁送到里加,希望通过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运动,给同样危机四伏的沙俄以致命一击,迫使其退出战争。据挡案披露,列宁一行在经过德军占领的波兰时得到了一切方便,但共产主义者并不相信德皇的善意,而是希望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来进行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要求苏俄人民学习德意志民族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卓越的组织管理优点,他不断在演讲中说:“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纪律性,否则我们的民族终将被奴役被灭绝。”列宁认为,德国的纯理性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列宁不仅要求身边的战友和群众学习德国—普鲁士精神,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关于这一点,当时负责军事和肃反工作的斯大林、捷尔任斯基都有深刻印象。

苏俄向德国学习的热潮在1918年遇到了寒流。德国并没想到俄国十月革命会取得胜利,出于极端阶级仇恨,50万德军向苏俄发起猛烈进攻,妄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为巩固政权,列宁背负出卖无产阶级利益的指责,甚至被怀疑是德国间谍,坚持与德国达成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向反对和约的战友解释说,1805年普鲁士因耶拿一战惨败而被拿破仑征服,不过德国人没有感情用事,他们被迫签署了更加屈辱的和约,之后卧薪尝胆,终于在1815年通过滑铁卢一战复国。昨天的普鲁士正是今天苏俄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出列宁所料,德国带给苏俄的屈辱没有持续一年便因德国战败而结束。在沙俄和德意志帝国废墟上出现的新国家波兰改变了苏俄与德国的矛盾性质。狂热的波兰民族主义者毕苏茨基元帅依靠协约国的帮助,不仅使德国土地里西亚划归波兰,而且参加了1920年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并在华沙城下重创红军,迫使苏俄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这样夹在德苏大国之间的波兰无意间拉近了德苏关系。

苏德在拉巴洛联手

到1920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粉碎了国内白卫军的疯狂进攻,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一轮军事对抗中赢得胜利。与此同时,苏俄期望十月革命的火种在短期内燃遍全欧洲,但随着德国11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败,使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某种均势,结果双方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关系由军事对抗向和平共处发生过度。于是1922年,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一次讨论“复兴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首次邀请苏俄和战败国德国参加。

苏德两国在接到与会邀请后都十分重视。列宁原计划自任团长出席会议,因工作、健康和安全等原因未能如愿,但列宁向会议说明:“代表团的组成及拥有最广泛的全权和列宁本人参加完全一样。”会前,列宁嘱托苏俄代表团团长、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到热那亚去。……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特别是争取与德国实现关系上的突破。”而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也急切改变自己“国际弃儿”的环境,派遣有“日尔曼形象代言人”之称的著名外交家,外交部长冯·拉特瑙伯爵率团参加,力争有所突破。

1922年4月10日,热那亚会议在意大利外长的主持下召开。有关国家根据事先统一的口径,向苏俄提出偿还沙皇债务的苛刻要求。苏俄针锋相对提出反建议,会议陷于僵局。会议进行到4月15日时,同样因提出修改凡尔赛和约遭到拒绝的德国代表团深感受到冷遇与压制,于是向苏俄代表团探询是否愿意在会外单独同德国举行双边会谈。当齐切林知道这一消息时已是深夜,马上开会作出决定:利用德国代表团在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摇摆不定,并开始把希望转向苏俄的时刻,发动一次外交突袭。4月16日凌晨1时15分,齐切林打电话将拉特瑙伯爵从睡梦中叫醒,邀请德方当天上午11时到热那亚郊区拉巴洛举行双边谈判,并特意说明这天是星期日,苏俄代表团才能抽出时间,否则是无法安排的。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迫使全体德国代表立即召开一个“睡夜会议”,期间德国代表曾两次打电话给英国代表团,但均因英国外交官员都在熟睡之中,无法得到回音。5时整,德国代表团通知苏俄代表“依约赴会”。几小时以后,德国代表团坐上汽车,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反对电话才姗姗而来,拉特瑙伯爵说:“酒已倒出,就应当喝下去。”他跳上汽车直奔拉巴洛。

苏德代表从12点开始正式会谈,一直谈到下午6点30分,两国外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这就是开辟长达20余年苏德合作时代的《拉巴洛条约》。根据条约,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双方放弃赔款和财产等要求。随后,两国又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抗拒凡尔赛和约的禁令,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

1926年4月,苏德签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德国向苏联保证不参加任何国际集团对苏联的封锁,苏联则保证了德国东部的安全,这项条约更加促进了两国的军事合作。当时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甚至希望联合苏联,共同对付与法国结盟的东欧新兴军事大国波兰。

斯大林赞扬苏德军事合作椐档案记载,国防军统帅塞克特对苏德合作非常高兴。1922年底,他在国防部创立了一个管理机关,在波恩和莫斯科均设有办公室,动员德国公司把遭到禁止的武器生产线转移到苏联(当年苏俄通过宪法,改国名为苏联)。不久,克虏伯公司便在图拉制造大炮、装甲车,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业制造飞机发动机,法本化学公司在萨马拉省制造军用瓦斯和毒气。德国派出专家帮助苏联建立三个大型兵工厂,德籍专家一度占苏联军工企业外聘专家总人数的80%。两国军事技术和人员的交流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形成了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局面。

1928-1933年,苏联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图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迫切需要德国大量援助,德国也投桃报李,向苏联提供了大量信贷以及帮助苏联向德国企业订货。以1930年到1933年为例,这4年苏联从德国进口的总值分别为4.31亿马克、7.6亿马克、6.26亿马克和2.82亿马克。通过合作,苏联在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联潜艇部队。1926年,以德国海军少将阿诺·斯宾德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德国潜艇深感兴趣的苏联海军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国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不久,4艘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309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

更令人吃惊的是,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派遣了60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阴,并与一位苏联姑娘产生深厚的感情。与戈林的浪漫经历不同,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20世纪20年代经常在德苏之间往返,帮助苏联人在梁赞建立了伞兵基地,与苏军共同探讨利用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他为此还在一次滑翔机训练中把头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苏联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的闪电战理论在苏联得到完整示范,并最终发展成型。1926年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举行代号为“西方”的大规模合成演习,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请参与编写演习大纲,这中间就包含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设想。

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写信给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说:“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希特勒上台导致关系破裂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苏德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1934-1935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接近于零。但疯狂反苏反共的希特勒有时也能客观估计形势,1933年4月底,他在接见苏联驻德国全权代表时表示,他与斯大林在反对凡尔赛和约体系上是一致的,“双方可以互相补充并给予相互帮助”。

以此为契机,1933年8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苏联政府向德国订购武器的动议。1936年,苏联制订了一个宏伟的海军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实现的首要前提就是德国提供帮助。苏联造船人民委员捷沃相回忆,他每次向德国提出订货的论证和清单都要先交斯大林审定,可见其手重视的程度。这一时期,苏联驻德大使馆商务代表康杰亿马克的贷款时,提出要用贷款的一半订购德国的军工产品,特别是军舰、潜艇和飞机,谈判差点获得成功,只因希特勒被苏联人的庞大胃口吓坏了,所以才叫停。

1938年底,希特勒开始具体计划发动大战,为避免德国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德国突然率先提出加强苏德军事合作问题,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人民委员15天内提出A、B两份向德国订货的清单。据统计,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到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受德国全面进攻,苏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石、鉻矿石、锰矿石、有色金属等价值4.7亿马克的战略物资,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吕措”号重型巡洋舰及建造该舰所需的设备、舰炮、水雷、鱼雷、潜望镜、最新型号的飞机样品、火炮样品、坦克、通讯设备、300多种机床和机械样品,发动机、气轮机等。为了保证德国供货的质量和期限,苏联政府令捷沃相率一个委员会常驻德国,该委员会及其麾下专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达700人之多。捷沃相对德国官员说:“我们的任务是从德国得到最新最完善的军工设备样品。我们不购买老式军品……只要我们不那准这一点,我们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订货。”

从执行协议的态度看,双方是守信义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国陈兵400万于苏联西部边界直至进攻苏联的前一天,德国一直按照协议供给苏联货物,其数量超过了1940年的总供货量。苏联一直按协议忠实供给德国货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车的货物仍停在边境,待发西送的。

其实,希特勒只想把红火的苏德军事合作当作战略欺骗的工具。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与苏联有关的军事订货必须绝对地履行,德国企业都得到按时完成苏联订货的指令,甚至在需要时不惜损害本国军队的订货。为了欺骗苏联,德国抓紧向苏联供货,临近战争的4-6月,德国的供货量甚至超过了苏联同期的供货量。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进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炮击边境时,斯大林恼怒地骂了一句“这个混蛋!”从这一天开始,苏德长达20余年的军事合作被硝烟和鲜血所埋葬。

[责任编辑:蔡信]

标签:苏联 德国 二战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