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温家宝看望孙起孟
2007年03月10日 19:57投票数: 顶一下  【

自荐走上教师路

中学毕业后,孙起孟升入东吴大学,侧重于学哲学。当时“毕业即失业”是社会的痼疾顽症。他学的专业更增加了就业的困难。毕业前夕,正在他到处求业之际,知道东吴大学一位教授不想再在她已经应聘的苏女师兼课,孙起孟也顾不得苏女师开设的那些学科自己教得了教不了,就托这位教授举荐自己先去带课,那时他还不到20岁。1930年大学毕业后,孙起孟才正式受聘继续在苏女师执教。

为了谋生,从没有经过师范专业培训的孙起孟初登教坛,对教育事业还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但当他任教之后,就以前辈教师为楷模,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中华振兴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中。他回忆步入教师生涯的情况时说:记得我到苏女师最早教的学科如中国文化史、文字学、西洋文化史等,都是我在大学里从来没有学过的。然而,我没有知难而退(何况无路可退),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备课中去,有时是没日没夜地苦读原著,查考资料,虽说是“现学现卖”,毕竟是尽我最大的可能备好课的。

孙起孟说:我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教的时间最长的是国文,我在大学里学的主科是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我没有学过教育科学,更谈不到有什么教学经验。但是我有一颗炽热的心,一颗把学生教好的心。我也曾寻思过,我当教师的条件可以说是很差,为什么得到学生们那么大的信任和支持呢?想来想去,我想出了一条,这就是:全心全意地扑在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上。回想当时的心情,几乎很少考虑这考虑那,想的全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便努力去做什么。

朱光熙同志(北京师范大学离休干部)是孙起孟当年的学生。她在向我们介绍半个多世纪前接受孙老师教育的突出感受时说:“孙起孟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在女师三年,孙老师在课上课下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懂得了做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他无论课上教学、课下辅导,都严谨不苟。讲课干净利落,既无说教也无废话,提问恰当,学生只感到课时太短,从无厌倦之感。尤为难得的是我们的各种课余活动,孙老师总是积极参与,态度认真,既严肃又和蔼,既是老师,又像兄长,半个世纪过去了,学生们仍念念不忘。”

当年的学生、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罗琼和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的吴全衡向我们介绍说,孙老师除课堂教学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多读书报杂志。罗琼、吴全衡在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写信给孙起孟说:“每当我们回忆征途,您五十多年前的教诲,仍然萦回在我们的脑际,是您把我们从死读书、读死书的圈子引向救国救民、追求革命真理的光明道路。”

发散思维灵活教学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孙起孟从不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很有其独到之处。他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孙起孟说:“所谓教学质量,我理解,应当是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恰当结合。”据罗琼、吴全衡回忆,当年孙老师给她们上课时,无论讲哲学、逻辑学,还是讲西洋文化史,总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启发她们开动脑筋,鼓励她们独立思考。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