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冬,北京的每一个清晨都格外寒冷。然而就在这一年,整个中国都感受到了一种命运的召唤。 中国向何处去?一个巨大的命题拷问着每一个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中国人。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个小个子巨人——邓小平再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他掌控的时间内主导了中国整场变革的节奏。他有着惊人的坚忍、洞察一切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彻底的决断力。
|
|
海内外学者普遍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3):以放权让利为主线、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阶段。第二阶段(1993~2001):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尝试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以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阶段。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的幽灵已经安然地降临中国大地,改革开放度过了充满争议的初期,历史的车轮无法再度逆转,生活中的人们都意识到世界变了,民间的力量如泉涌般四处漫流。随着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论断,发财致富日渐成为全民共同的理想,一个物质化的年代滚滚而来了。 |
回首1989到1992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无疑走过了一个异常敏感而又不乏惊险的“循环交替”中的一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出在青春期疯长的孩子,当孩子发育的骨骼一次次快速突破旧体制、旧思维的束缚时,却又不经意为下一次经济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如此循环往复,总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不断去寻找更合理的生存空间,于是中国的经济也在一次次裂变中获得了新生。
1989年开始,中国经济从过热进入了低谷,宏观经济政策从抑制过热转向了启动经济。世界上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和改革的停滞,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 198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经济疲软的年份。通货膨胀、官员腐败、民工热潮等诸多难题都在这一年加速发酵。因为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持续恶化,让国内一些人开始担心:如野草般疯长的私营经济也会让社会主义中国“变色”。此种担忧最终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倒春寒”现象。“下海”的纷纷上岸,私营的纷纷找“红帽子”戴(挂靠集体或国营)。全国个体户一下子锐减了300万户,私营企业半数关门。 在这股“倒春寒”中,年广久以贪污、挪用公款罪被捕入狱;李书福、王廷江、蒋锡培等被“吓坏”的私营企业家,纷纷把自己的企业送给当地政府,以求“破财消灾”;刚刚创立两年的国美电器也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门店在清查中被关,其创始人黄光裕东躲西藏;而在民间经济发达的广东、福建等省,则出现了大量企业家携款外逃的现象。【查看详细】
|
1997年7月1日,飘扬在港岛上空整整一个世纪的英国米字旗缓缓落下。当人们仍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悦之中,一场席卷亚洲各国的金融风暴已悄然袭来。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除了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外,还宣布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手段,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政府在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随后启动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这之后便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大门迅即打开。与此同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方也进入了更加深入全面的博弈。
福利分房的落幕,商品房的启动,不仅在关键时期启动了消费,更带起了一个为期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
开始于1998年的“国退民进”就是中国政府应对WTO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有资本集团的进退及重组无一不是根据WTO的市场开放时间表来制定的,其结果是整合后的国有大型企业的全线飘红,纷纷创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盈利水平的最高纪录。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有大型企业的“换血重生”出现了三种状况。一是大规模整体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先后在纽约等地成功上市。一向保守的国有公司集体“闯海”,绝不仅是个普通境外融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主动变革的巨大决心和痛苦抉择。二是基于打破垄断、增强竞争的大跨度拆分重组,在世人对电信等行业的一片指责声中,“寡头”们不动声色地对自己举起了手术刀。中国电信一分为五,中国石油、石化重新分家,中国民航酝酿重组,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就地解散,中国五大军工集团五分为十,几乎所有的老牌国有公司都在“分家”。三是国有公司的企业家群体浮出水面,初显企业家本色。作为上市和重组两大变革的直接操作者,这个一贯低调求稳的群体被推上浪尖,他们身上的企业家潜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和展现。【查看详细】
外商携带巨资前来中国投资。改革开放之初,世界各地的外商纷至沓来,其中,70%-80%的外资是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存在,于是,中国被世人冠以“合资大国”之称。但是,1997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商投资由合资转向独资为主。加入WTO以后,外商独资的浪潮更为猛烈。外资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恢复自由身”使国人不得不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合资中国”已经不复存在。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行业选择出现了微妙的转变,开始从竞争性领域进入垄断或准垄断领域。 2007年外商独资方式实际使用外资已经占到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78%,中国外资经济以独资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查看详细】
|
2008奥运年,中国已期待了太久,也准备了很久。一切就续,一切如愿。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大脚印缓缓走来,之后的16天里,各国运动员不断创造奇迹,中国军团更是摘金夺银创下了历史最好记录。 这显然并不是还未结束的2008年的全部,眼下,中国正经历“经济最困难一年”的关键时刻。这一切源于一系列的天灾人祸。 刚刚进入新年,南方罕见雪灾经济损失空前,拉萨又发生打砸抢烧恶性人为事件,接下来的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和火车脱轨重大安全事故连发。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并未结束,瓮安事件、攀枝花地震、山西省临汾溃坝事故和三鹿奶粉事件,引来了一系列的问责。 经济上受美国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影响,救市与否成了各方争论焦点,股市进入熊市不断探底,楼市理性回归,CPI涨幅亦放缓,出口告急,宏观经济面临下滑风险,微观经济则经历生死关头。【查看详细】 |
编辑:张羿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