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日本
2009年03月12日 18:13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西南战争·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侵台时,国内的反政府暴动仍未熄灭。1874年2月,佐贺地方的士族和熊本县的“神风连”发动反政府暴动,被镇压。西乡隆盛因“征韩论”辞职后,回到萨摩藩鹿儿岛,被各地反对明治维新方面的“自由民权派”推举为领袖。

所谓“自由民权派”,是相对“尊王派”而言的,主要是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非官僚利益团体和党派,他们反对“主权在君”的君主集权制度及“钦定宪法”,主张“主权在民”,要求开设国会,颁布国民宪法,以及对外修改不平等条约。

1877年2月,西乡及其追随者高举“新政厚德”的旗号,发动大规模反政府起义,九州、熊本、土佐等地的武士纷纷响应,人数迅速达到3万。明治当局得到列强支持,甚至还从清朝政府那里得到了10万发子弹。在优势武器装备和兵力下,当年9月政府军击败西乡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战死和被俘后处决的西乡部队达一万人,西乡隆盛自杀身亡。

明治当局虽然平息了这次“西南战争”,但全国自由民权运动却蓬勃发展。1880年3月,2府22县的8万7千多自由民权运动者推选的114名代表会集大阪,成立“国会期成同盟会”。当年11月,该同盟会员发展到13万人,并不顾政府禁令和压制,在东京举行第二次大会。

在随后的几年里,各地自由民权组织,高呼“不流血不能建立自由的基础”、“建立完整的自由立宪政权”等口号,发表《革命起兵檄文》,占领警察署和地方法院、进攻兵营、生俘政府官员、捣毁高利贷者的豪宅、焚毁借据。

1881年,明治天皇被迫颁发诏书,许诺制定宪法,并在1890年开设国会。

君主立宪

1882年3月,明治政府派遣伊藤博文一行前往欧洲考察,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向普鲁士、奥地利学习、研究君主立宪政治,并重金聘请德国立宪专家赴日本指点宪法起草工作。

1884年,明治政府颁布《华族令》,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度。其中,甲午战争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西乡从道、大山岩等明治维新精英,均成为全国300多个华族新贵中的伯爵。【重新恢复等级制度!】

1885年12月,当局宣布取消太政官制度,实行内阁制度,并开始着手宪法颁布工作。经过几年筹备,1889年2月11日,明治政府颁布帝国宪法。宪法规定,“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天皇统治“万世一系”,“神圣不可侵犯”。天皇可以赦令形式随意立法。军队归天皇统帅,军部辅佐其行使统帅权,统帅权不受内阁干涉。对外签订条约、宣战、媾和等外交大权,由天皇独揽。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许华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