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日本
2009年03月12日 18:13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戊辰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内动荡,引来了窥探已久的“北极熊”。1869年俄军对桦太岛的日本渔场进行骚扰。刚刚完成倒幕运动、立足未稳的明治政权,不得不忍气吞声。

一方面为获得与清朝平起平坐的地位,一方面为遏制俄国人,1870年日本向清廷争取到第一个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道:“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甲午战史》)

1871年12月,山县有朋、西乡从道等联名提出关于国内守备、沿海防御及军备的日本军事新政策意见书,即以后所谓的“国防方针”。主要内容如下:

1.军事重点逐渐由对内转向对外。基本是守势军备,特别将重点置于沿海防御。

2.采用征兵制度,扩大预备兵力,在整顿军备的同时,完善教育机关以及促进陆海军的训练。

3.对付帝俄的东方政策,实为国防当务之急,计划以俄国为假想敌国,充实对俄军备。

4.当此北方强敌日益紧迫之际,完善军备应优先于其他各项政事。

俄国是日本的重大威胁,针对俄国的军备建设应当优先于其他一切政事。这个政策还成为贯穿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日本陆军大陆国防政策的基础。

基于这个政策,1872年,日本废兵部省,扩张为陆军省和海军省。当年末,日本的官兵人数已达到陆军17096名,海军2641名。

1873年3月,俄国军队再次侵扰日本渔场。不少日本官民主张出兵打击,可限于国力有限和准备侵犯中国台湾,明治政府不得不再次忍气吞声,当地渔民被迫纷纷迁往北海道。1874年3月,日本人实际上已经退出桦太岛。第二年5月,日本被迫答应俄方的条件,以桦太岛交换千岛。

持久有效地防御俄国东扩,日本政府在1874年大规模向北海道移民,并建立屯田兵制度。%%%征韩论·侵台湾·占琉球

日本明治政府的扩军计划,名义上是防备俄国入侵,但实际上第一次用兵目标却是在侵占中国台湾、琉球和朝鲜之间进行选择。

1872年9月,日本利用琉球渔民在与台湾土著人的纠纷中被杀事件,诱迫早与中国有着宗藩关系的琉球国王接受其“藩王”封号。

其后不久的1873年初,朝鲜釜山爆发反日运动。当年2月,西乡隆盛、板垣退助等主张“征韩论”,明治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刚从西方考察回国的岩仓具视等人认为侵朝时机不成熟,坚决反对。

同年3月,日本当局便派外务卿副岛种臣到中国,以质询琉球渔民事件为名,打探清朝对琉球和台湾的立场。

日本政府经过激烈争辩,当年10月决定取消侵朝,转为利用中俄伊犁纠纷和中法越南冲突先行侵占琉球和台湾,西乡、板垣等愤然辞职。【这种战略矛盾,在甲午战争中后期再一次凸显。】第二年(同治十三年)5月,日本政府在美国的策动下,借口琉球船民事件出兵台湾。侵台日军先是遭到台湾土著的沉重打击,不久又被清军包围,还爆发了瘟疫,不得不接受议和提议。在美国等的大力帮助下,当年10月31日与清廷签订了《天津条约》。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许华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