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国共合作] [蒋介石] |
方永刚
■蒋介石并非是一个只会骂“娘希匹”的“草包”、“流氓”
长期以来,关于蒋介石,我们读的是陈伯达写的《人民公敌蒋介石》,再就是《金陵春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蒋介石似乎是一个只会骂“娘希匹”的“流氓”、“坏蛋”。《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是一部关于蒋介石的传记文学。溪口,是蒋的出生地;慈湖,是蒋的灵柩暂厝处。一个“到”字,连接了蒋一生的88年。作者用40万字把一个逝去三十余载的蒋介石活灵活现地重塑出来,他既没有简单地丑化蒋介石,也没有贬低他的贡献,也没有夸大他的功绩,只是用客观而流畅的笔墨叙述了蒋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华文出版社副社长李庆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也对该书的独特视角和行文方式深有感触:“方永刚对蒋介石的功过评述得比较到位,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而是给予读者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看完之后自己来下结论。”总体来说,方永刚把蒋介石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写,不仅刻画了他的权谋、政治手腕,也写出了他作为凡人的一面。
■史学工作者不能当漫画家
蒋介石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也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中心人物之一。现在谈起蒋介石或出版与蒋介石有关的书是很平常的事了,而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却是学术界的一大忌,大有为阶级敌人树碑立传之疑。1961年初,陈毅同志提出写一部《蒋介石传》,要求“研究一下中国大资产阶级如何从联共走向反共,这个研究对纳赛尔这样的政治家是有积极作用的”。(刘炼:《风雨伴君行》)当时,就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何干之。
很遗憾,“在他(指何干之)着手准备《蒋介石传》时,情况又因政治因素发生了变化,在讨论如何写这部书时,所里(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有人提出:现在刚经过反右倾运动,‘左’风仍未停,而文化界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难得幸免,研究所并不是避风港,也不是世外桃源,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写《蒋介石传》,如果有人说你替蒋介石树碑立传,就成了政治问题,干之则认为,应当允许实事求是地写。鉴于以往的经验,实事求是又往往被认为是保守,蒋介石是十分敏感的人物,史学工作者不能当漫画家,这部书如果只是简单地丑化一通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结果还是改题目,改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意在既写蒋介石代表的资产阶级联共、反共的历史道路,也写民族资产阶级由中立走向革命的历史道路,检讨中国共产党对各派政治力量的政策得失。”
可叹,即使以《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为名的书亦未能完稿。何干之很感慨地说:“这本书是外交部陈毅同志建议写的,毛主席、周总理一直强调要研究敌我友三方面,我真想把它完成。”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