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中美关系] |
到了9月,抵货运动仿佛就只成了学生的事情。热情的学生们甚至开始热衷于成立环球中国学生会,希望藉此把反美运动的火种烧向全球华人。而事实上,运动发起以后的两个月里,连运动的坚决支持者也承认,抵货可能根本无法迫使美人废除禁约。
成功希望渺茫,一般人便不会有参加的热情。学生之所以仍然热衷于废除禁约,仿佛是出于更远大的目的——“发起国民爱同胞抵外力之感情”。这当然是一个崇高的目标,在当时也许会有一些支持者。但目标如此不具体,多数人就很难保持持久的热情,运动的发展就必然容易受政治大气候的影响。
抵制初潮的民间余温
罗斯福在10月份连续召开几次内阁会议,讨论排华问题。他并不准备从根本上废除排华法,而只打算在执法上做点文章。他建议国会对原有的法令略加修改,规定除劳工外,其他华人均可入境。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新的麻烦接踵而至:一名美国海军军官在打猎时误杀一个中国妇女;在广州,有几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被杀害。这些流血事件,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无疑增强了中国人的仇美情绪。上海发生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冲突,有数十人伤亡。
越来越多的人担忧,中国又将跌入义和团战乱的边缘。罗斯福把一支舰队开到中国沿海,并向菲律宾调兵遣将,做出对中国开战的架式,并令国防部制定可能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幸运的是,国防部的结论是,尚无必要向中国派遣远征军。
在这个时候,广州抵制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了少有的克制,他们明确表示,需要一场非暴力的抵制,而不是热闹的流血。
12月份,在总统每年一度向议会提出的国情咨文里,罗斯福把和中国发生纠葛归咎于美国民众。他说,“这个国家对待中国人民极不公正,严重侵犯其权利”。他提醒美国人,他“我们如待人不公正就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在排华政策无法撼动的时候,罗斯福的这些话成了对中国人的最大安慰。面对美国的软硬兼施,北京政府最终屈服,照美国的意思办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抵制美货的运动逐渐结束。
于是,罗斯福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宣称“我想不会对中国进行远征了”。大规模的冲突没有发生,罗斯福认为是他的政策起了作用。而在中国的商人看来,这个结果也让他们满意。是他们找到了一种更老练、更成熟的排外手段,此后竟然屡试不爽。双方的目的看似都达到了。
但是留在中国人心里的排华阴影自此再也挥之不去。即使在第二年,罗斯福签署了退还庚款的协议;即使在他即将离开白宫前几个月,发表了“中国的觉醒”的文章,赞扬中国新的民族精神;即使在1946年,他的侄子小罗斯福在取消《排华法案》的时候,也针对华人说出的一系列道歉的话。
1949年,当所有的美国观察家惊呼自此失去了中国的时候。一位传教士站出来给出了答案,他说,事实上美国人早从1905年就失去了中国。之前,美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国家,此后我们是他们最憎恨的人……
相关新闻
作者:
王刚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