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中国民间抵制美货揭秘 源于美国排华
2008年06月04日 17:14先锋国家历史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美关系]

1905年7月1日,大清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乘火车北上京都。此前一天,军机处王文韶出缺,徐世昌入直,这个帝国迎来了袁世凯时代。

出于对中国东北局势的审时度势,这个未来的实权人物觉得中国不能失去美国。之前是为了抵制俄国,而之后,是为了抵制日本。

袁世凯的态度是鲜明的。他在天津时,就指示巡警总办压抑抵制风潮。在他动身北上之前,也曾传谕天津商会,“何必私自为此举动”。就在袁世凯到达北京的当天,他上奏清政府,请饬各省严禁抵制美货。而他的意见并没有被关注,政府的骑墙派还在观望。

7月,在中国主要商埠,特别是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抵制美货运动已形成高潮。事态的发展激化了美国国内的不安情绪。新英格兰的纺织业主抱怨,中国的抵制将使其一年的损失达2000万美元;美孚石油公司也惊呼,抵制会给美国石油业带来灾难,估计每月的损失可达25000美元;英—美烟草公司的销售额下降了50%;美国面粉在中国也失去买主。

罗斯福此时倒很理智,承认抵制“应归咎于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和愚蠢举动”。他甚至收到一份机密报告,得悉英、德两国故意在中国制造反美情绪,排挤美国势力,以收渔人之利。他担心出现更糟的局面,但除了继续迫使清政府出面进行镇压外,他又别无它策。可是清政府不仅不理会美国的要求,反而寻求订立新的条约。这种态度使罗斯福“非常不满”,他说自己比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对美国人的态度都要强硬,但仍无法使国会同意“给中国人公平待遇”。

抵货运动的民间转折

到了7月份,上海商人的抵货运动到了两月时限,是该兑现之前诺言的时候了。但在真正抵货运动展开的时候,中国的商人却遇到了运动成本的真实难题。

1905年7月18日,上海商界、学界召集市民大会,宣布抵货运动开始。大商人们签字不订美货,老百姓们高呼保证不买、不用美货。

起初,群众的抵货热情空前高涨,连妇女儿童都加入了抵货运动的行列,许多店家和市民登报保证不买卖美货,一些存有美货的小本零售店也表示愿意将其存货暂时束之高阁。但不久,现实的问题就出来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失去对抵制成本的估算,时间一长,矛盾立显。

现存的美货怎么办?即将源源不断到来的已订美货又该怎么办呢?抵制遭遇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据美国驻上海领事估计,当时仅上海一地的存货价值就高达八百万美元。可以想象,对这些存货的处理必将直接影响到商人们的抵货热情。

对于大商人而言,他们是这些存货的直接所有者。如果不卖,他们将付出惨重代价,特别是那些专营美货的大商人,更是面临倾家荡产之虞。因此抵货运动发展到7月20日,在一次商人们的集会上,对于抵货的手段,商人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