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时柳亚子曾误以为毛泽东要让他“治理天下”
2007年09月03日 08:31光明网-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毛泽东] [柳亚子]

鸟瞰政治活动

多少楼台烟雨中?

描写湖南小镇“文革”的《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的王秋赦,是历届运动的积极分子,每次运动都会有收益,至少是吃几天好饭,“文革”使王秋赦到达人生的顶峰。可是运动终于结束了,他像普希金《渔夫和金鱼故事》中的老太婆,复归原位,不再辉煌。极度的失望使他精神失常。王秋赦停留在往昔的辉煌里,常常敲着锣不断地吆喝着“运动喽”,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企盼。近几十年来,不间断的运动给不同的中国人带来太不相同的感受,有的人心怀眷眷,有的人痛心疾首……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一个国家在正常发展过程中,没有外战与内战,却要发动群众搞不创造价值的政治运动,弄得老百姓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而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就是这样。研究近百年史,恐怕这是中国异于其他国家的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中间很少有间歇,有时前一个运动还没有完,角色还没有完全退场,布景还未撤换,后一个运动已经匆匆而至,准备登台了,开始新一轮的交手。时局变化之速,登场人物和景片的撤换之快,真是令人目瞪口呆。不仅使运动的对象(也就是革命的对象)不知所措,就是运动的一些领导与中坚人物也是“了不知南北”,常常有跟不上趟之感。那时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那时候,我们搞过多少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没有过确切的统计。1978年时,我同一位搞政工的同志粗粗算过一次,算出的是60多次(现在忘了每次运动的名字);胡甫臣先生的统计是52次(见《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认识》)。我觉得肯定有遗漏,例如1958年~1959年的“插红旗、拔白旗”和“双反和向党交心”等运动都未算在其所说的52次之内,这些运动影响巨大,特别是学术领域,伤过许多老知识分子的心。胡文还引美国学者马德森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群众动员》中的说法,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这种全国性的群众运动计有70多次(地方一级的运动则要多出10倍)”。实际上,当时许多运动环环相扣,很难截然将其分开。有的同运动而异名(如“文革”中的“一打三反”与“清除五一六”可以说就是一个运动,在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同名但不是一个运动(如名为“学习”、“整风”、“三反”、“五反”的运动就有好几次),因此真正弄清楚了还是很难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档案没有完全公开时,准确而完全的统计是不可能的。

胡甫臣文中列举的许多运动的名称对于现今50岁以下的人们来说也有很陌生的了,这里不妨列出一二:如1952年主要在学校和知识界进行的“忠诚老实运动”,其后的“清理‘中层’运动”;又如主要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会搞的“三自爱国运动和教会民主改革运动”等等。

其实政治运动不始于新中国成立后,1942年的整风也是一次运动,当时名之为“整顿三风”(党风、学风、文风)。不过那次运动只是局限在党内和边区政权机关之内的人士,没有动员边区的老百姓参加。但是这个运动的程序与进程、主持运动者与被运动者的心态,我们从经历者的回忆录(如韦君宜的《思痛录》)来看,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是后来运动的范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