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G20之路:新兴市场的诉求
2009年03月31日 13:53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东亚,G20和全球经济治理

哈迪·苏萨斯特洛(Hadi Soesastro)(翻译:盛媛)

东亚的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必须带着战略性眼光参加这个新兴的全球论坛。他们需要确信G20能制定出尽快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当前窘境的政策和措施。现存的国际机构对目前世界面临的难题已无能为力,改革迫在眉睫。而当前没有比G20更好的替代组织。从本质上讲,G20会是“世界经济指导委员会”,且该论坛从现在开始应该永久性取代七国集团(G7)和八国集团(G8)。

当然,G20仍很脆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其特性决定的。它还面临着其成员国的相关决定合法性的问题。该问题会随着其他与会国的参加而在伦敦峰会上进一步深化: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其他国家?尽管欧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该问题上,欧洲G20成员国仍会面临欧洲其他非成员国的挑战。

东亚G20成员国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策略,为东亚地区关注的问题发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他们已经丧失了一个大好机会,那就是在华盛顿G20峰会约三周前于北京召开的亚欧会议(ASEM)间隙。当时东亚领导人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建立于双边货币互换机制清迈协议(CMI)基础上的地区紧急基金问题。

这种来自东亚的单一聚焦远远不够。对东亚G20成员国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为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作出贡献,即在一个持续有效的复苏过程中,东亚地区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G20能怎样行动以重塑全球经济。

危机为新成员们创造另一个机会,让它们得以表达自己的困境、利益所在及愿望,通过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努力解决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这对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很重要,但发展中国家能否胜任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胜任尚不清楚。

地区或者次地区协调或许是一个替代方法,因为这有利于争取更大的发言权以及为一些小国争取权利。地区协调还包括发达、新兴市场以及次发展中国家的混合。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需建立在有代表性的国际机构上。

现存国际机构被要求改革以反映正在改变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还有人提出,这些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应该被一个整体和包容的全球性机构监督,比如像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的“全球经济理事会”。但这样的全球机构很可能会变得笨拙。

更好的选择或许应该是地区合作的网络融入全球论坛。比如,东亚的紧急基金,多边的CMI如果也成为货币基金网络一部分的话会更有意义。

东亚需要更好的协作,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地区议程,为解决全球危机作出贡献。东亚领导人会议(东盟10+3)将会在4月于伦敦峰会后举行。东亚领导人们会派出财政部长参加定期“战略会议”,加强东亚国家参与G20政策制定、全球经济复苏的行动和塑造全球经济秩序。

东亚战略性参与G20的目标不仅仅是寻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还在于加强地区战略努力,提高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效率。

通过G20提出目标有利于明确地区焦点问题,即开展有利于刺激地区经济、循环该地区庞大的储备、促进结构调整和纠正全球财政失衡的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项目。

在贸易方面,该地区还能更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市场的开放,也是在G20中优先需要提出的议题。其他议题还包括:确保足够的发展资金流、有目的地协调经济刺激计划。

[哈迪·苏萨斯特洛,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本文最初发表于东亚论坛。翻译:盛媛]

1933年   阿达曼   世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谭不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