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前行
2009年09月10日 22:4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4)实行西方式的文官制度。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近代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人在印度建立的文官制度是为英国殖民主义利益服务的。独立后,留在印度的文官被印度政府全部接受下来,同时,印度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和重建,在数量上、结构上以及在法律程序上,使原来的文官制度更加完善,以适应独立后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又有别于西方议会民主制,它具有某些东方威权体制的一些特征。

(1)印度政党制度通称为“一党为主体的多党制”[1]。印度虽然是多党政治体制,但长期以来(90年代中期以前)主宰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乃是国大党。

(2)印度所谓“三权分立”在很多情况下是“三权合一”。印度政府在90年代之前,基本控制在尼赫鲁家族手中。印度独立后四十年来,尼赫鲁执政17年,英·甘地执政14年,1984年底以来又是拉·甘地在执政。这就是所谓的“强人政治”。

(3)印度名义上实行普选制,但实际上却是半普选制。各次大选取胜的执政党和领袖均没有获得多数的选票,甚至有几次大选不过半数。而在人民院中又采取所谓的相对多数制,即各政党只要选民票数领先就可以在人民院占有优势的议席。印度穷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参政意识较淡漠。印度虽然有百年以上的宪政发展历史,但由于印度社会贫穷,经济落后,人民文化素质极低。因此,选民投票的盲目性相当大。

(4)暴力统治甚于西方。如果说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在第三世界中是比较发达的,那么它在实行暴力统治方面也是相当著称的。对反对党尚且如此,对国内人民则更是肆无忌惮。可以说,议会民主与暴力统治二者是相辅相承,印度学者莫汉·拉姆评论说:“与印度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令最为相似的条例是德国第三帝国的魏玛宪法,与魏玛宪法的第48条相比,印度宪法实际上更加厉害。”

(5)实行种姓政治。传统的种姓因素在今日印度政治生活中仍在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政治民主与实质上是中世纪的落后的种姓制度密切结合构成了印度政治的重要特色。印度许多学者称印度的民主政治为“种姓政治”并不为过。印度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而农民在投票时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种姓意识,往往投向代表自己种姓利益的候选人。因此,每个党在大选前必须仔细研究各地区的种姓势力,努力在地方上占优势的种姓中发展党员,并选择在当地占优势种姓中有威信的党员当候选人。这些人一旦当选进入印度政界,其所作所为必然多方考虑支持他当选的种姓社团的利益,从而使印度政治带上浓厚种姓色彩。

印度文化模式基本特征

图式:发扬印度教传统文明和甘地主义+世俗非教派主义(取消种姓制度、政教分离、照顾部族利益)+西方先进教育与科技

(一)发扬印度教文化传统。

印度前国家领导人甘地、尼赫鲁均非常崇尚印度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倡导发扬古代传统的印度文明。他们认为,印度宗教在印度社会中曾发挥并正在重大的积极作用。它是印度古老文明存在主要形式或赖以生存的主要土壤。印度悠久的历史文化之所以一直保存至今,而且放射着灿烂的光辉,主要依托于印度宗教特别是印度教的存在。国大党领袖提拉克、甘地为恢复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引导他们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诉诸于印度的历史宗教传统。他用印度教经典来号召群众,用庆祝宗教节日对群众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勿庸置疑,宗教在推动印度历史向前发展,繁荣文化和开展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甘地、尼赫鲁特别推崇印度教中重和谐(梵我合一)、讲仁爱、非暴力、解放贱民等说教,印度也一直把甘地奉若神明,把甘地主义作为国家重要精神支柱。这无疑对印度现代化有其积极性的一面,特别在教育印度人民热爱民族历史优秀传统,发扬民族爱国精神,团结一心,改革国家贫穷落后面貌,以及在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重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其独特功能。在这方面与东亚儒家文化功能有相类似之处。

(二)倡导世俗主义。

非教派主义或世俗主义被认为是尼赫鲁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30年代尼赫鲁就曾一再反对教派主义,认为教派主义领袖们都代表着一小撮上层阶级的反动集团。而这些人又利用群众的宗教热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独立后,尼赫鲁进一步倡导非教派主义思想,反对一切宗教、种族和种姓歧视,使各个宗教、种姓和种族集团和平共处。具体内容主要有:第一,取消种姓制度。印度宪法也规定,所有公民不受种族、种姓的影响。第二,主张信仰宗教自由,政教分离。第三,保护和照顾少数人集团特别是对落后种姓和部族的利益

(三)吸收西方先进教育与科技,实行科教兴国。

印度在吸收西方先进科教方面印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是著称世界的。在尼赫鲁的努力推动下,印度把科技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实行科技教育兴国路线,并采取了苦干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专门的“科学政策决议”,确立了印度科研发展的目标,成为印度长期指导科技发展的大政方针与国策,颁布促进科技发展的各种立法,为印度科技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建立实施科技发展的职能部门,如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原子能委员会、国家宇航研究委员会等;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促进印度科技进步和印度自力更生能力;把科技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成为各五年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特别重视高等教育,明确高等教育目标并没立大学增款制度等。在尼赫鲁科教兴国路线的指导下,印度科技取得十分引人注目的科技成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峰君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