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前行
2009年09月10日 22:4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印度模式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即从印度独立至80年代末,统称为尼赫鲁混合经济模式时期。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开始后至今为走向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时期,即印度模式转型时期。两个时期特征有着明显差异。

一、90年代前印度模式基本特征

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

图式:尼赫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公营企业、消除贫困)+混合经济体制+土地改革、绿色革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1)以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

尼赫鲁自50年代开始,便大力宣传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1956年12月,尼赫鲁宣称:“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一种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统的实践之间的中间道路。通过这种社会主义,我们把人民引向繁荣新天地。”从那以后,国大党政府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所谓“社会主义运动”,工农业中的各种改革活动也都涂上了社会主义的色彩,并把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口号,写进了国大党党章之中。关于尼赫鲁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很难确切回答”的,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印度独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看,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行计划经济,建立公营企业。第二,在农村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第三,倡导社会公正、社会均等和消灭贫困。

(2)工业实行混合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征在了:建立以公营企业为主导的公私企业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公私营两种经济部门共存于同一个社会之中,有各自的经营范围,在同一计划下发挥各自作用。公营经济主要集中于投资较大、周转期较长、收益较少的基础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它们对整个国家经济生活起着统治和支配的作用。对私营企业实行既保护又限制的双重政策。但扶植是主要的,或“小限制大扶植”。独立后印度有五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公营经济、印度私人垄断资本、外国私人垄断资本、印度中小私人资本、农村小农经济。这五种经济成份的总和构成印度的经济基础。

(3)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与绿色革命。

独立后印度农业政策中以土改和绿色革命最为重要。印度土改内容有:废除柴明达尔等大土地所有制,租佃改革和实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额法。印度土改废除了柴明达尔“中间人”地权制,限制和削弱了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势力,为印度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绿色革命是指以技术改革为中心的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方针,内容包括:扩大灌溉面积,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品种,大量使用化肥,提高机械化程度等。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业增长率和生产率,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绿色革命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绿色革命之后,在全国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

(4)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印度政府规定,凡自己能够生产的工业品均不准进口,在印度的外资私人企业必须与印度合营,外国资本一般得超过40%的股份。政府还规定,外资企业投资必须同时转让技术。由于实行这一战略,印度工业有重大发展,至70-80年代,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工业设备的自给率已从独立初期的10%左右上升到90%左右。国内市场的消费品大部分是本国制造,并能输出纺织、制糖、钢铁、化纤等工厂和电站的成套设备。印度在原子能、电子、高分子、空间技术等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能制造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原子能发电站。但问题是具备了相当的工业自给能力后又应该如何发展工业。印度的失误在于继续采取所谓自力更生的方针,即对国产工业采取高度保护关门主义政策。由于关上了进口大门,印度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处于无需竞争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则因接触不到国际标准的同类产品而失去竞争力。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唯一比例下降的国家。

印度政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图式:西方议会民主政体(自由选举制、三权分立、文官制度)+东方威权体制(一党为主体、强人政治、行政权力过大、半选举半自由制度、种姓政治)

根据尼赫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印度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但在政治体制上则应建立西方议会民主政体。独立后,印度便将英国殖民主义时期确立的议会制度,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它在形式上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

(1)制定了一部议会民主政体的宪法。印度宪法于1949年11月通过并于1950年1月正式实施。该宪法长达十余万字(中译文),多达395条,千余项具体条款。从宪法生效起又多次修订。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从政治上确定了资产阶级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宪法宣布公民的平等权、自由权(言论、集会、结社、居住、迁移自由等)、文化教育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

(2)自由选举制度健全。印度独立后,每五年进行一次大选,从1952年第一次大选以来至1999年10日共进行了十三次大选,从未中断,议会民主制度也未发生动摇。

其三,实行多党并存的政党制度。印度政党之多可为世界之冠。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的报告,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第十一大选时参加角逐的大小政党多达443个。参加投票的选民达5.9亿。印度素有所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美称。美国人则把印度作为向发展中国家展示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橱窗”。

(3)实行西方三权分立。印度国会是印度联邦的最高立法机构,分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联邦院代表各邦,有240位左右议员,由各邦议会和直辖区分别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议员的三分之一。人民院由选民直接选出,由五百四十名左右议员组成,任期五年,期满全部改选。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集体对人民院负责;总统是印度的“国家元首”,享有非常广泛的行政权。印度最高行政机关是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峰君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