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车臣地区的暴力与恐怖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正是当地的分离主义势力在追求“车臣独立”从俄罗斯联邦分裂出去的活动中,逐渐与外国宗教极端势力合流。在政治和军事活动受到俄罗斯政府的强力打压后,他们选择使用恐怖主义手段,将矛头对准普通平民,以图达到从政治和军事途径无法达成的政治目标。车臣的局势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民族矛盾由来已久的泥潭中又如何发酵出恐怖主义的毒素?让我们回眸梳理车臣问题的历史源流。 【网友评论】

上一张
下一张
15
01
 
 

车臣人:彪悍骁勇又散漫不羁 不愿受制于人的古老山地民族

高加索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成分的复杂性,形成了车臣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车臣人在平原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在山地放牧、养羊养马等。但由于土地贫瘠,车臣人一般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长期氏族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十分落后的生产力培育了车臣人‘奔袭式’的谋生方式,造就了车臣人自由自在的和无拘束的散漫风气,艰苦的生存环境和遭受外来侵略的磨难锻造了车臣人禁鹜不驯、膘悍骁勇的民族性格”。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车臣人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制于人。 【详细】

 

传统车臣社会以掠夺为荣

车臣只发展处氏族部落社会

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经济生活的补充,就是这些地区的山民们中间盛行的“掠夺经济”;即不同泰普之间,不同部落之间互相攻掠,抢夺牛羊财物,而且在这些山民的社会中,观念上并不以为耻辱;而那些从事掠夺常常有所斩获的人,往往被同族人目为英雄—确实,他们是一些以此为荣为乐的好汉。 【详细】
为了替本家庭“报仇雪恨”,车臣人不仅会“子报父仇”、“世代复仇”,甚至对“欠下血债”的其他家庭或民族“大开杀戒”。他们可以为出世以前的家庭“冤仇”讨还血债,也可以因为自己毫不知情的“世仇”而无端受害。这种根深蒂固的落后习俗,是车臣人与其他民族经常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详细】
在北高加索的山区,一直存在所谓的“自由社会”其内部组织原则多半是与血缘关系以及共同的居住区域联系在一起的。最为典型的社会组织方式就是所谓的泰普结构: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形成一个宗法制的社会集团;泰普之下则是若干个大小的家庭,实际上这是保留了氏族部落时代的社会组织特色。【详细】
 
高加索,令俄罗斯头痛
 

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指原苏联的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地区,其总面积约44万多平方公里。由于被大小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也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则属于俄罗斯。【详细】

 

历来是个“火药桶”

17、18世纪,高加索地区战火不断,内有民族争斗,外有波斯、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的争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血雨腥风,沙俄帝国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高加索的命运,但高加索地区的反抗运动时有发生。即便在苏联时期,高加索局势也不是很稳定。苏联解体前后,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加剧,冲突不断,充满了火药味。 【详细】

 

各方纷纷插手高加索

外高加索地区战略意义深远,让各方为之心动。从地理上看,谁控制了高加索,谁就等于控制了里海和黑海,卡住了欧洲通往中东和中亚的咽喉。从经济上看,谁控制了高加索,谁就等于控制了里海地区的能源。目前,里海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1500亿—2000亿桶,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地,被西方称为“第二个中东”。在全球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该地区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显出来。 苏联解体后,美国、土耳其、伊朗纷纷插手高加索事务,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踏步地进入外高加索地区,想通过控制外高加索而掌握里海能源的走向。土耳其欲通过加强与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地区大国梦”。 【详细】

 
 

在抵抗沙俄与苏联的征服与镇压中车臣民族选择了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逐渐成为车臣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支柱。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车臣人开始了反对沙俄帝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激烈斗争。从19世纪中叶起,车臣地区穆斯林人数大增,连上了年纪的人甚至也接受了“割礼”。正是在反对“异教徒”和与“伪信徒”的斗争中,伊斯兰教在车臣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了北高加索地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宗教。而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教相比,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教还具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特点,它也是北高加索地区长期战乱、镇压和非正常状态下社会生活的奇特产物,也可以说是对沙俄和后来的苏联政府对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信仰采取严厉措施的一种强烈压抑的对抗。在这样激烈对抗的环境中,伊斯兰教为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提供了最实用的保护伞 【详细】

 
 

车臣问题起源:沙俄向南扩张强行吞并车臣

随着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军事进展和日益深厚的政治存在,冲突的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军队毕竟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高加索地区的。以叶尔莫罗夫为代表的强硬派人物的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把山民们从居住的平原土地上排挤到山区,从而占据他们的肥沃的土地。叶尔莫罗夫的强硬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使俄罗斯与山民之间的斗争具有极其残酷的性质,使山民们对俄罗斯人怀有极大的仇视。按照数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四处扩张的势头,她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殖民扩张能力,以及俄罗斯与车臣的分量对比和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俄罗斯与车臣之间注定不可能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世纪以来民族之间的交往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是社会达尔文式的优胜劣汰。 【详细】

 
只能斩立决勿留后患:
沙俄对车臣人的血腥镇压

18世纪初,沙俄开始向高加索地区扩张,从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得车臣。车臣人不断掀起声势浩大的反俄武装斗争,都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镇压车臣反抗的沙俄将军叶尔莫洛夫认为:“跟亚美尼亚人或犹太人可以讨价还价,对格鲁吉亚人或阿塞拜疆人可以给他们颜色看看,但对车臣人,只能斩立决勿留后患”。沙俄政府一方面大量地驱逐当地土著居民,一方面无休止地向该地区移民,使车臣和北高加索其他各民族很快成为少数民族,车臣人与俄罗斯人因此结下深仇大恨。【详细】

出动飞机大炮逐村攻克:
苏联建国后对车臣的镇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北高加索因此成为反苏叛乱最剧烈的地区之一。赫鲁晓夫晚年回忆当时车臣的形势时,仍咬牙切齿地说,“北高加索遍地是土匪”。1925年8、9月间在车臣境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叛行动。在这次行动中,车臣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都进入了山区,村庄里只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苏军不得不借助于大炮和飞机轰炸,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解除车臣人的武装。在当地苏维埃政权和党组织中,有些车臣族干部暗地支持和帮助叛乱分子与苏军作战,这些人都受到了严厉惩罚。【详细】

车臣全民族的放逐:
斯大林对车臣的惩罚及后果

二战期间,部分车臣人希望借德军力量把俄罗斯人赶出家园,恢复民族独立。1944年,斯大林下令以背叛祖国罪和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把近42万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强行迁往中亚和西伯利亚监视居住。赫鲁晓夫统治时期,中央政权为车臣人和其他所有被强迁的民族落实了政策。车臣人大批返回北高加索。车臣人与迁入北高加索的其他民族发生了尖锐对立,有的地方连续出现大规模械斗和冲突。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没有解决车臣人与其他民族的互相信任,反而留下了更加深重的后遗症。【详细】

 
 

苏联政府对车臣民族政策错误接着错误 增加车臣的仇怨和离心倾向

将车臣人全体流放,就造成了车臣人对苏联政府的怨恨,使得一个民族与整个国家离心离德。可以说,惩罚并不能培养起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感,它只是在车臣人心灵中埋下仇恨和屈辱。流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车臣人对苏联政府的怨恨变成对俄罗斯民族的仇恨。从1928年斯大林的集体化、到1937年的大清洗、到1944年对车臣人的流放,1956年以后车臣人的返乡(甚至到90年代),可以说,苏联政府对于车臣民族的政策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这些错误的民族政策给车臣这样一个少数民族造成了无尽的苦难,也使得车臣人对于苏联政府的仇怨加深,增长了离心的倾向。【详细】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错位
 

斯大林宣传画

斯大林是个民族理论专家,他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民族问题方面的论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他在领导苏联的几十年中,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同时,斯大林也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决策,侵犯了少数民族的利益,使民族平等原则遭到破坏。理论与实践的背离,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就是斯大林——苏联民族工作的成就与错误,都与他的名字分不开。【详细】

斯大林民族政策的缺陷  

联盟国家在进行工业建设布局时,将少数民族边疆区作为原料产地,加工工业部署在俄罗斯联邦等中心区,使边疆地区的经济很难协调快速发展。如中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苏联国家计委将钢铁厂、煤矿、石油企业建在那里,却很少建轻工企业。当然,这与苏联经济比例失调有关,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但中亚地区的轻工业落后在全苏也是最突出的。中亚历史上就是全苏的产棉区。但这些地区的棉纺织企业极少,生产能力不足,乌兹别克斯坦为全苏低价提供原棉,又花高价购买其他共和国销售的针纺织品。【详细】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混淆  

大镇压也殃及到少数民族作家、艺术家。格鲁吉亚著名诗人帕奥洛·雅什维里、散文作家贾瓦赫什维里、阿塞拜疆作家沙赫巴兹、哈萨克斯坦杰出作家萨肯·塞福林、鞑靼作家兼科学家加·伊布拉吉莫夫等等……均被迫害致死。他们中有的是本民族的杰出人物。【详细】

大俄罗斯主义传统  

斯大林这番话,句句不离俄罗斯人,将多民族国家的其他民族撇在一边,大大伤害了其他民族的感情。他对俄罗斯族的过分褒奖,也与全民族参加的抗击法西斯战争的事实不符。在整个卫国战争中,苏联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并作出了巨大贡献。 【详细】

 
 

欧美学者评90年代短暂独立的车臣:权力掌握在激进分子与流氓手中

政权虽被夺取,但权力仍掌握在一帮武装民族主义激进分子和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流氓恶棍手中,杜达耶夫对这些人的支配很成问题。现代国家的体制甚至现代生活的结构分崩离析,没有复位……正规的经济多半不复存在。减轻公众痛苦的竟然是犯罪团伙和泛滥的走私营生,它们通过家庭和个人关系以及伊斯兰慈善机构进行施舍……不保护当地俄罗斯族人口,多数俄罗斯人在此期间从车臣出逃……车臣从1991年到1994年的局势按当代欧洲标准来看无疑是骇人听闻的……【详细】

 

高加索地区反苏情绪很严重

炮火下的格罗兹尼

车臣的特点是存在氏族结构,另外,山区和平原地区居民之间存在重大差别,各氏族和地区性派系纷纷建立了军事化的、往往发生冲突的组织。杜达耶夫要进行统治,必须借助刑事犯团伙的帮助,因此“退伍将军与某些刑事犯罪‘权威人士’结盟,致使刑事要犯将自己的条件强加于当局。【详细】
虽然车臣人过去曾经遭受过苦难,但一旦他们有了条件,就立即把苦难加给其他民族。杜达耶夫统治下的车臣,对俄罗斯人和讲俄语的居民非常残酷,不但在一切公职机关遭到清洗,而且常常遭到武装分子的暴力威胁和抢劫,“最频繁地成为刑事犯罪的牺牲品”。这导致了非车臣族人大量沦为难民。 【详细】
1992~1994年和1996~1999年车臣两次“事实独立”期间,车臣人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劳动,通过绑架人质勒索赎金或干脆掠卖为奴,在格罗兹尼的中心地带就是北高加索地区最大、最红火的奴隶市场,每天大量的奴隶被成交。而一些山地车臣部落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奴隶供自己奴役、折磨甚至杀害。【详细】
 
 

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时公开宣称:把莫斯科变成灾难地区

早在1991年11月9日杜达耶夫在格罗兹尼举行的就职典礼上,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ОКЧН)执委会就在会上呼吁“把莫斯科变成灾难地区”。当时,距离俄罗斯首度出兵车臣还有整整三年时间。可见,对俄罗斯进行恐怖袭击并不是因俄——车战争引起,而是车臣的一项既定国策。那么,车臣人为什么要在刚刚立国时就想主动对俄罗斯进行打击?除了历史结下的民族仇恨原因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车臣人的生活方式,二是伊斯兰激进主义。【详细】

 
苏联时期的车臣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车臣人民度过了最为安定的三十年。苏联中央政府给予了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大量经济援助和补贴,首府格罗兹尼逐渐发展为一个工业城市。在整个苏联境内所有民族中,车臣人的出生率是最高的,车臣人口也迅速得以恢复和增长。【详细】

当时人温馨回忆  

许多在战前已经离开格罗兹尼的俄罗斯人、车臣人、犹太人的记忆中,自己的那座城市首先是一座和平之城。我对它的记忆也是如此。我还记得距离罐头厂不远7路公共汽车路线所经的那条静谧的街道,记得那所二层楼的学校,记得自己家那个爬满葡萄藤的院子。【详细】

不和谐音符:失业率超高  

在1958~1972年间,因各种犯罪行为而被内务部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有115,455人,也就是每六个城市居民中就有一个人……还应该注意到大量没有劳动就业的居民(约3万人)以及逃避兵役人员。 【详细】

格罗兹尼1/6居民有犯罪记录  

可以想象一下,在最为平静的六十~七十年代短短的14年里,一个民族有六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因刑事犯罪而受到惩处,十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当时格罗兹尼大约有30万人口)在政府保证充分就业的苏联制度下无所事事。居民中文盲比例很大。维持生活的90%收入来源要依靠政府的预算拨款。【详细】

 
 

惨胜如败: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死伤1.6万 车臣武装用恐怖袭击逼俄就范

据俄国防部统计,截至1996年8月30日,在车臣战争中,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装甲侦察车500余辆;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车臣武装分子有15000人被打死。巴萨耶夫率领约100名武装分子闯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扣押了一千多名人质,要求俄军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撤出车臣。布琼诺夫斯克事件迫使俄罗斯政府停火并与武装分子谈判,开创了车臣武装分子利用恐怖主义手段达到军事政治目的的先例,受布琼诺夫斯克事件启发,一些车臣人开始运用新的斗争策略即“恐怖主义”。 【详细】

退让撤军赠送武器:
战前俄政府软弱犯错连连

1992年3月,车臣颁布新宪法,正式宣告车臣共和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车臣分离势力武装不断袭击俄罗斯联邦驻军,偷窃武器装备。1992年5月杜达耶夫与俄罗斯联邦代表签署《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罗斯联邦6月10日前撤出了车臣,并且获得50%的武器设施。在实际操作中,车臣武装人员获得的武器高于这一比例。车臣方面要求杜达耶夫与叶利钦直接谈判。意味着承认车臣的独立和“主权”。叶利钦当然不会接受,和平谈判陷入死角。 【详细】

轻敌傲慢终成笑柄:
俄军损失惨重艰难控制车臣

1995年1月1日,俄军分3路攻打格罗兹尼。这时,车臣人对战争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俄军官兵则普遍背着超级大国的包袱,对一举歼灭车臣非法武装充满了幻想。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甚至当众宣布,俄军能在几天内占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这次格罗兹尼市内坚守的车臣非法武装抵抗顽强、战术凶狠,俄军数百人被俘,上千人阵亡,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的“速胜论”成为笑柄。车臣非法武装坚决抵抗,给俄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到4月底联邦军队控制了车臣90%的领土。【详细】

信息战斩首杜达耶夫:
第一次车臣战争唯一亮点

1996年3月,谋求连任总统的叶利钦宣布在车臣停止军事行动,通过中间人与杜达耶夫谈判车臣地位问题。4月21日晚,杜达耶夫在格罗兹尼市西南约30公里以外的旷野使用卫星电话,与在俄罗斯与车臣之间斡施的使者通话,被俄罗斯特别行动小组侦破,锁定其位置,通过卫星定位,然后将准确无误的数据传给24小时枕戈待旦的空军。俄军战斗机即刻向目标发射空对地导弹,杜达耶夫顿时化为灰烬。前后不过几分钟,俄军打了一个漂亮的信息战。杜达耶夫惨死后,叶利钦欣喜若狂。 【详细】

 
 

被出卖的胜利:叶利钦私心作祟妥协 俄罗斯不败而败撤出车臣

俄罗斯军队基本掌握车臣局势的时候,1996年2月,叶利钦决定参加下届总统选举,而赢得大选的最大障碍就是久拖不决的车臣问题。在签署了一份关于从6月1开始停火协议之后,叶利钦撇下谈判代表团,于5月28日出其不意地抵达车臣对将士发表讲话:“战争结束了。胜利属于你们”。7月3日,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8月30日,俄车签订象征着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双方同意无条件停止使用武力;将车臣与俄罗斯联邦地位问题的讨论往后推迟5年,即到2001年12月31日全民公决;另外俄军撤出车臣,只留205摩托化步兵旅和内务部101旅常驻。同时由俄罗斯联邦和车臣共和国代表组成临时委员会来行使政府职能,实现从战争状态到和平期的过渡。该协议对俄罗斯联邦政府而言损害极大,完全是政府妥协的结果。因此,很多俄罗斯人认为该协议是对车臣民族分裂分子的一纸投降书。【详细】

 
叶利钦:车臣问题“缔造者”
 

叶利钦

尽管1994年出兵车臣的命令是叶利钦下达的,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叶利钦在造就车臣匪帮问题上的政治责任。早在1990年,叶利钦等“激进民主派”为了通过架空联盟中央争权,就鼓噪着通过了《俄罗斯联邦主权宣言》,强调俄罗斯联邦的法律高于苏联法律,有权决定自己的国家制度。俗话说“上行下效”,其他加盟共和国和一些更低层次的自治共和国也纷纷如法炮制,通过了类似的主权宣言或独立宣言,导致了分离主义在全苏联境内的泛滥。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就是在这一恶浪中开始分裂活动的。【详细】

 

叶利钦曾赞赏杜达耶夫

1991年“819”政变期间,由于杜达耶夫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也得到了叶利钦的赞赏,甚至肉麻地吹捧杜达耶夫为“大山里的叶利钦”。后来的车臣匪徒首领、血债累累的巴萨耶夫,当时也是叶利钦所谓的“白宫保卫者”之一。叶利钦为了对抗戈尔巴乔夫、瓦解联盟中央并攫取最高权力,不惜与魔鬼结盟,请来了民族分离主义这个瘟神。 【详细】

 

俄国防部长决定赠予车臣武器

面对社会舆论的一片责难,俄罗斯国防部指使一些人写文章,暗示说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把武器移交给车臣匪徒,致使匪徒们如此强大的。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当众展示了这封格拉乔夫签发的命令。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俄军总参谋部紧急从档案卷宗里抽走并销毁了与车臣武器移交有间接和直接关系的全部文件,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住宅中的政府电话线也被切断了。由这封电报的内容完全可以看出,究竟是谁武装了车臣匪徒。 这份文件里面规定的任务,被超额完成了:“不是50%,而是95%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交给了车臣匪徒;以至于1994年年底车臣战争打响时,俄罗斯军队才发现杜达耶夫拥有130辆坦克,而不是原来一直以为的42辆。车臣人还搞到了两辆T-82坦克。【详细】

 

以石击卵: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伤亡万余 横扫北高加索平定车臣

根据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资料,从1999年10月1日到2001年2月1日,第二次车臣战争造成俄军阵亡2728人,受伤7971人。俄军消灭了近2万名车臣武装人员。1999年12月,车臣境内大部分区域都被俄罗斯联邦军队控制,并形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包围。2000年2月6日,联邦军队全面控制了格罗兹尼。此后,联邦军队主要在山区继续围剿车臣武装人员。3月之后基本上没有大战,联邦军队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搜捕武装头目行动。但是,总体上,车臣大部分地区恢复了平静。2000年6月,车臣临时政府产生,卡德罗夫被任命为车臣地区领导人。 【详细】

 

第二次车臣战争战火

俄军稳扎稳打

12月25日,俄军开始攻击格罗兹尼。俄装甲部队和车臣民兵开始从地面向格罗兹尼市中心逼近。战斗中由格市前市长甘塔米洛夫领导的1500名车臣民兵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熟悉格罗兹尼地形,他们总是最先发现非法武装的藏匿场所,并及时报告俄军攻城指挥部,再由俄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进行打击。这种战术不仅有效地消灭了敌人,还使俄军和民兵本身伤亡很小。【详细】
2000年的第一天,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到了格罗兹尼前方——这天清晨,普京与夫人一起飞赴车臣前线犒劳参战将士。虽然车臣恐怖分子扬言要针对普京制造恐怖事件,但是普京及夫人并没有因此而畏缩。普京亲自嘉奖了在反恐怖行动中表现出色的官兵并为他们颁发勋章。【详细】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放弃了以往的大量兵力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和精干的内卫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武装。同时,俄军吸取美军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武器,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作战,有效地减少了部队伤亡。【详细】
 

“没有结束日”的胜利:普京铁腕使俄罗斯避免分裂 却不得不面对恐怖袭击

与第一次车臣战争边战边谈、最后通过交战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结束战争不同的是,第二次车臣战争是一场没有宣布结束日期的战争。普京“绝不让步”的强硬态度和果断的政策主导了战争的方向。第二次车臣战争对俄罗斯有利的是:它摧毁了自1991年以来的就实际存在的车臣“独立”政权;纠正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中的“车臣地位未定论”;基本控制住了车臣局势、防止车臣从俄罗斯联邦内部分裂出去的危险。但是,另一方面,因车臣战争带来的重大伤亡给许多车臣人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一些车臣极端民族独立分子彻底走向了恐怖主义,专门从事恐怖袭击活动。 【详细】

 
普京:车臣问题别提人权
 

俄罗斯总统普京

普京说,本来俄罗斯有必要用“文明的方法”来打击恐怖主义,但俄罗斯“不能忍受恐怖分子攻击俄罗斯民主的基础”,俄军面对的是“极其残暴的人”,他们是“披着人皮的野兽”,因此,俄军采取的措施与其面临的危险是相适应的。他说:“如果我们在与恐怖分子的战斗中露出一丁点儿软弱,将会有更多的人沦为恐怖分子的牺牲品。”【详细】

记者提车臣问题 普京大怒  

普京刚结束与欧盟领导人的会晤,并就此举行记者招待会。一名法国记者不就峰会内容提问,而是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车臣问题直接向普京发问:俄军是否在车臣乱埋地雷将平民当成恐怖分子杀害?普京的回答是:公开邀请该记者到莫斯科割包皮。【详细】

普京:车臣问题外人没有好建议  

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普京强调,车臣是俄罗斯的内部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他人提不出“什么真正的好建议”。施罗德对俄罗斯不久前在莫斯科营救人质的行动表示同情和支持。【详细】

专家分析普京表现不妥协立场  

德国学者分析,普京曾为克格勃在德国工作,国家的分裂令他印象深刻。他希望给车臣带来和平,但他更不希望俄罗斯分裂。换而言之,他的勃然大怒是在显示一种强硬姿态:他不会同意任何与叛军分享权力的方案。 【详细】

 

战争过后车臣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北高加索支持车臣的民众人数增加

俄罗斯军方多少年来一直说车臣恐怖分子只剩下数百人,今天仍乐观地估计,非法武装分子所剩无几。其实,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非法武装分子。俄联邦军队前驻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莫尔坚斯科伊告诉笔者,一些车臣人白天是平民,晚上就变成武装分子,袭击俄军,让俄军防不胜防。印古什共和国和达吉斯坦共和国三国同处北高加索地区,地形相似,民族构成相似,当地人对车臣反政府武装分子非常同情,因此,虽然俄罗斯军队多次进行“剿匪”,但总是“剿而不灭”。此外在北高加索诸国青年人里支持、同情车臣恐怖分子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详细】

 

战火过后的格罗兹尼

北高加索地区的俄军

俄2010年1月公布的数据在俄罗斯八个联邦区中,北高加索联邦区当月失业率最高,为19.3%。在隶属该联邦区的各加盟共和国中,车臣失业率为43.1%,而当月俄罗斯全国失业率为9.2%。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的大量失业人口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庞大后备军。非法武装分子经常重金收买失业的车臣人。 【详细】
普京执政以来,北高加索地区经济萎靡,失业率远高于全俄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加之官僚腐败严重,民众对地方当局不满情绪日益上升。这一切为宗教极端分子泛滥提供了可利用的土壤。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大多是忠实的瓦哈比教派信徒。2007年10月,乌马罗夫宣布成立北高加索酋长国。【详细】
扎拉·穆尔塔扎利耶娃说“车臣战争改变了一切。(战争发生以后)一大堆电视新闻报道说车臣人多么多么坏,多么恶劣,而人们相信电视上说的。2003年我到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人甚至很少叫我们车臣人,更多的时候是叫我们‘黑人’、‘黑毛’等侮辱性的外号。这真的很恶劣。”【详细】
 

车臣恐怖分子宣称要建北高加索神权国家 俄学者悲观预言会出现仇俄酋长国

宣布建立酋长国后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活动不再局限于车臣。与当初谋求独立的车臣非法武装不同的是,以乌马罗夫为首的非法武装有了更强的意识形态特征。乌马罗夫已很少宣扬车臣独立,其目标是在整个北高加索地区建立神权国家。对以前的非法武装可以用金钱收买或者通过教育说服使他们投诚政府的话,对那些参加非法武装的宗教狂热者来说,这些手段都难以奏效。俄罗斯历史学家索科罗夫甚至悲观地预言,北高加索地区有可能出现一个与俄罗斯敌对的酋长国。 【详细】

 
车臣问题将成痼疾 民族仇恨难以消弭
 

车臣问题或会成为普京梦魇

车臣局势变得十分严峻,因为非法武装分子的恐怖活动显示出新的特点和新的方式。恐怖袭击已成为车臣非法武装对抗联邦中央的主要方式。由于有生力量遭到重创,车臣非法武装已经无力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与俄军正面交锋。在车臣、北高加索和俄罗斯内地开展恐怖袭击正成为他们首要的选择。【详细】

车臣政府内部不乏恐怖分子情报员  

内外勾结已成为车臣匪帮从事恐怖袭击的重要手段。车臣先后发生过多起重点守卫目标遭袭击的事件,调查结果均显示,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才可能对这些目标实施袭击。如果没有车臣政府内部核心人物的策应,恐怖分子何以把作案地点选择得如此恰当?【详细】

普京面临的难题  

俄罗斯很难在短期对车臣进行重建,而失业严重、生活贫困将直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犯罪案件上升。更为严重的是,非法武装分子用金钱引诱失业者加入非法武装,可以说,居民贫困化已成为车臣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温床。【详细】

2011年车臣人口恢复战前水平  

战争导致的伤亡和难民外流,使车臣人口出现灾难性减少的后果。车臣人口1994年为1,307,071,到了2001年已下降到996,427,下降了24%。得益于和平回归、政府补偿和车臣传统的高生育率,2012年车臣人口已达到1,302,165,回到了战争前的水平。 【详细】

帮助少数民族融入现代社会

武力无法解决民族问题

主体民族不应仇外

俄罗斯反恐形势严峻,除了北高加索地区民族、宗教、历史遗留问题和两次车臣战争在当地造成的“遗恨”外,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导致的社会动荡,以及各派家族势力相互倾轧、腐败滋生等,也是催生社会不满、恐怖势力泛滥的重要诱因。要想根除恐怖主义土壤,必须标本兼治,帮助当地民众融入现代社会。否则善打游击战的非法武装势力很难“斩草除根”,且极易复燃。【详细】
车臣问题还有个复杂性呢,如果不解决一个穷字,如果不使当地的居民生活的稳定,感到很和谐,他要生活得有尊严的话,我想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那么这个有尊严问题呢,在苏联历史上,或者是在苏联以来的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生活得如何能够有尊严,能够真正的稳定,能够真正的繁荣,能够真正地取得和俄罗斯一样的那样一个政治上的地位。我觉得考虑的不是很多,或者解决的措施不是很得力的。 【详细】
“外部缺乏对苏联解体后那个空间所处的理解和尊重,正在孵化的微型民族主义——周边正在转化成分离民族主义,挑战加速了俄罗斯主体的民族膨胀”。都刺激了“苏联解体后的仇外和偏执,产生了有利于群体疏远和族际关系紧张的社会风气”,而“新帝国综合征”唯我独尊的成分又会损害周边民族。 【详细】
怎么把车臣恐怖主义分子,车臣恐怖主义思潮和普通老百姓的民族愿望,民族意识和民族需求,分离开来。我想这是当前我个人认为是解决俄罗斯民族问题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做,你就得不到这些地区的最基本的,最普通的老百姓对你的打击恐怖主义头头,打击恐怖主义势力最坚决的支持。 【详细】
 
 
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各国发展的警示
 

世界各国民族问题凸显

民族问题长期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对国家的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重时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危。随着20世纪以来民族主义的泛滥,民族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并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震荡。【详细】

 

民族问题会冲击国家统治

如俄罗斯随着车臣分离情绪的高涨,达吉斯坦、印古什、巴尔卡尔、卡拉恰伊等民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民族分离情绪,矛盾也时隐时现,成为俄不得不理会的一件大事。如果俄罗斯让车臣独立出去,其他民族分裂势力就会纷纷效仿,那么俄罗斯这个大国就会分崩离析。 【详细】

 
车臣民族与俄罗斯的积怨可谓渊源深远。沙俄,苏联时代俄罗斯对车臣的一系列错误的民族政策使得双方的裂痕看起来深广不可调和。同时,车臣传统偏狭好斗的落后民风与俄罗斯盛气凌人的沙文主义都对悲剧的酿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人类已步入现代文明的今天。历史的积怨与现实利益的诉求都不能成为搞恐怖主义杀戮平民的借口。而解开车臣死结的关键,还是实现民族和解与发展经济。在平等共富的社会中消弭历史的积怨,解开民族的宿仇。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