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2008年06月11日 08:13中华儿女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照片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供)

1977年底,李克强荣幸成爲“七七级”的一员。后来,李克强回忆:“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识的学者的来信。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深以爲那里有知识的金字塔,因而在信中告诫我,要珍惜十年一遇的机会,把北大作爲唯一的选择。当时的我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爲生存而忙碌,几乎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填写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学院读书是不必付钱的。即便如此,我对北大依然存有难以抑制的向往,于是又在第二志愿的栏里填下了北大。大概是因爲北大有优先权,她没有计较我这几乎不敬的做法,居然录取了我。”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代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産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而这一年的3月,李克强已带着憧憬告别了4年的插队生活,离开了日后有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的凤阳,走进北京大学。

老师称他们是“黄埔一期”

分高学优、根正苗红是当时法科学生的选拔标准。尽管政治气候回暖,开始解冻的法科仍是绝密专业,颇有「阵地」意味。所有的法律教材封皮上都有“绝密”字样,军人、农村支部书记、中小学教员、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聚集了又红又专的各路英雄。

北大法律系拥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名师中最着名的当推学贯中西的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

龚祥瑞早年专治政治学,曾赴英国深造,对西方政制、法治有亲身体味,兼具政治学与法学的素养。聪明勤奋的李克强很快成爲龚祥瑞的得意门生。李克强也崇拜兼具比较宪法和西方政治学素养的龚祥瑞。

“文革”期间,公检法被砸烂,宪法沦爲废纸。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宪法话题噤若寒蝉。然而,龚祥瑞在课堂上畅谈民主宪政真义,让李克强等深深感受到“恰似天降甘霖”。

在龚祥瑞那里,李克强知道了何谓真正的自由主义和宪政精神。龚祥瑞主张,宪法具有最高性,即使最高权力机关也必须遵守。在宪法之上再也没有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上帝”或“正确领导”。龚祥瑞告诉李克强他们,宪政道路就是法治的道路,法治是走向民主的第一步。这些宪政主张,对于刚刚经历过“文革”的李克强犹如石破天惊,也让他热血沸腾。在龚祥瑞的引领下,李克强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

 

相关阅读: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最年轻省长胡春华:当年以文科状元上北大(图)

“77 78”级官员:中国政坛有影响力的生力军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