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从机场闹事看为何女博士被称之为第三性别

2017-06-07 13:35:51 凤凰历史 兰斯

2017年6月1日,因自身原因晚到导致误机,武汉某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张丹(化名)情绪失控,大闹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值机柜台,掌掴机场工作人员,被湖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原本这只是一场情绪失控的民事纠纷,但是因为“女博士”三个字,直接让该事成为了新闻热点,为何女博士需要被人们这么特殊对待?其实这个和中国人对女子教育的看法有关。

女博士打人引爆了社会争议

古代女子受教育权利有限

自上古起至1840年止,中国社会处于传统农耕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女性的社会角色主要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为男尊女卑、男主女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男性主要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社会角色,而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则是相夫教子,她们以家庭生活为主,其主要社会角色是妻子和母亲。这样,“男主外,女主内”就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分工的基本原则,“相夫教子”被认为是女性的职责所在,这就使女性的价值仅限于家庭中,以至于“主内不言外”的贤妻良母形象就成为古代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

在古代尤其是礼教大兴后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被压缩到极限

与古代社会女性角色和地位定位相适应,我国古代女性的教育也主要是围绕打造“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一培养目标而展开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纲常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女性教育特征的高度概括。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古代女子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正规的学制之外,她们无权接受学校教育,只能在闺庭绣阁由长辈女性“言传身教”,习得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所惜者朝野上下间,拘于无才便是德之俗谚,女子独不就学,妇功亦无专司,其贤者,稍讲求女红中馈之间而已。”长久的传统也让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后的社会对女子的看法定了型,认为女子不应该接受太多的教育,相夫教子才是正道。

近代的改革,妇女能顶半边天

中国近现代女性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追求独立、奋发抗争的历史息息相关,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性教育观变迁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艰难历程。

19世纪末,维新派将中国落后的原因和“女子无学”相联系,提倡兴女学,办女校,打造“新型”贤妻良母,这一时期提出的基于“富国强民保种”的“贤妻良母”与基于“三从四德”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是不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修正了戊戌维新以来新贤妻良母主义的教育观,孙中山在《关于青年及妇女者》一文中谈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时说:“中国人数四万万,此四万万之人,皆应受教育。然欲四万万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师范,此师范学校所宜急办者也。而女子师范尤为重要。……教育既兴,然后男女可以望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养成真共和民国”。在他们的指导下,近现代女性为了谋求一定的社会职业,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其角色也由家庭逐渐向社会转变,女性开始追求独立,人们逐渐意识到女性作为女国民的社会地位,因此,此时期的中国女性社会角色不只局限于“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还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责任和独立人格的人。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对教育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变革。小学教育中要求重视女子劳动能力的培养,中学教育中除了女子师范学校也建立了专门的女子中学。教育内容初现女子职业教育的萌芽。到1913年,女子实业学校的数量日益增多。教育内容除家政、缝纫、女红等,女子学习的内容已达到和男同学一致的程度,这预示着女性已经在很多社会生活领域取得了争取自我的可能性,生活圈子得到了很大扩展。但是,女性占有的文化资本还是相对匮乏的。

不过所有的社会理论的改革都是基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诚然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与此同时,西方的男女平等思想观念开始传入中国,在其猛烈冲击下,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是本质上来说,这时候的中国依旧是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而在农业生产比重大的地方,女权不可避免会举步维艰。

德克萨斯的剽悍民风让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也膛目结舌

以美国为例,德州为首的南方州一直以惊世憾俗的粗狂西部风闻名,哪怕是妹子也有一杆大枪,以农村为基础的川普在选战中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对女性的轻视,恐怕并非偶然。同理,中国当时的城市化严重不足,工业尚未取代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而且传统的力量也不是几个开明人士和几十年的改革就能抵消的。中国的女子教育也因此遭受了波折与此相应的文化思想领域里很快就出现了复古的倾向,女子教育理念由“女国民”教育又复归到“贤妻良母”教育。

现代的变革

到了当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逐渐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世界工厂”,大量农民开始进城打工,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比例开始倒转。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3%增长到56.1%,“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60%。

逐年升高的城镇化率

而新中国成立后选择和过往的传统彻底决裂,“女子无才便是德”已经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今天女子和男人受教育的权利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过往的传统依旧有着残留,中国人无论男女都认可男人应该比女人强一些,尤其是学历上注重教育的中国人非常看重另一半的学历,似乎女博士们只能找男博士们,甚至博士后了。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一个女人的黄金阶段在二十五岁之前,而无论男女读完博士都差不多三十了。作为一个妹子黄金的年龄段已经逝去了,而同龄的男子正处于黄金阶段,这下就非常尴尬了。于是女博士盛产剩女,而社会上传统的力量对待大龄剩女是持偏见的,认为是她们自身的原因比如要求太高了,而找不到伴侣。时间久了以“盛产”剩女闻名的女博士就妖魔化了。而中国传统对待高学历的人偏偏要求极为严格,学历往往和人品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个学历高的人如果做出不体面的行为,就特别容易变成丧家之犬人人喊道。

以学历为标题的新闻比比皆是就是这个道理

很不幸这位女博士触动了这个G点,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规定:扰乱机场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至十日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第43条规定: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的,处五至十日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并不粗壮的女乘客一对一地打了客服两下撒气,即便算是殴打或扰乱秩序,但是否属于情节较重,恐怕也值得讨论。但是很多人偏偏觉得不解气,一定要求更为严厉的惩罚,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么高的学历还做出这种事情,就会被视为“败类”,虽然这位女士已经成家,但是“女博士”等于剩女也拉动了不少人的“仇恨值”。结果,本来一起普通的民事因为“女博士”变成了大新闻。

但是太多人却忽略了,学历不完全等于人品,博士同样是凡人。剩女偏见伴随着的对女博士的歧视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那玩意早就该进历史垃圾堆了。我们是现代人自然要求以法制和文明以及进步,就让我们抛却那些老黄历,以新的眼光公正地看待女博士吧。

责编:唐智诚 PN00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