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除了张献忠沉银还有哪些传说中的宝藏

2017-03-29 16:38:21 凤凰历史 陶禹廷

张献忠,陕西定边县人,明末流寇头目。他一生蹂躏明朝多个省份,从民间搜刮了海量的金银珠宝。2017年3月20日,四川省彭山江口打捞出各色贵金属文物一万余件,据考证均为张献忠抢掠所得。至此,从清代就流传于民间的“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被验明属实。据考古学家估计,这些文物只占张献忠劫掠总额的一小部分,尚有大批金银沉睡于江底。明代史料称张献忠在蜀地搜刮逾千万,足见这笔宝藏的数额之大。事实上,除了“江口沉银”外,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神秘宝藏,等待着唤醒它们的幸运儿出现。

不知所踪的新朝黄金

居摄二年(公元7年),摄政西汉朝廷的外戚王莽开始推行币制改革。他一方面模仿周制铸造钱币,一方面又收缴了民间流通的黄金,试图强行规定钱币价值。到王莽执政末期,朝廷府库里收缴的一万斤一匮的黄金已多达六十余匮,约相当于170吨。

王莽画像资料图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这位新朝皇帝登基后推行复古改制,企图通过恢复周礼来一举解决西汉末期的各种社会问题。结果改革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激化了官民矛盾。尤其是王莽的经济政策,初衷本是为了缓解贫富分化,具体实施后却加重了人民负担。天凤四年(公元17年),荆州地区因饥荒而爆发绿林起义。天凤五年(公元18年),山东莒县又爆发赤眉起义。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宣布恢复汉朝,定年号为更始。同年三月,起义军在昆阳之战中一举击败王莽的主力,并于十月初一顺势进攻长安。长安城内达官显贵争相逃亡,部分市民因害怕被攻城部队劫掠,集聚到宫外喧哗纵火,想逼迫王莽投降。三日,王莽与百官逃到渐台死守,被汉军团团包围。双方先以弓箭对射,之后短兵相接,守卫王莽的官员和将士纷纷战死,王莽本人也被商人杜吴击毙。汉军士兵为了争功,将王莽碎尸万段,仅有头颅保存完好。

王莽和他的新朝只维持了几十年就灭亡于复古改制的幻觉当中,然而这个王朝却给史学家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新朝府库贮藏的上百吨黄金,在后来的历史记载里竟不知去向。假如府库里的黄金是被起义军瓜分殆尽,必定会迅速流入民间。但不仅《汉书》等史料对此绝口不提,东汉的市场交易和宫廷赏赐也鲜见黄金的身影。中国从此步入“金荒”时代,只能靠铜铁来弥补贵金属货币的不足。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是,新朝黄金在长安陷落前已经被秘密转移到某个隐蔽处。170吨黄金虽然价值骇人,体积却并不大,随便一间家用车库就足以容纳。如果黄金被藏匿后,知情者又恰好和王莽一同死于乱军之中,那么这笔宝藏的确有可能长期隔绝于世。

王莽藏金的疑问在古代就已引起学者注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关注过这个问题,并在《仇池笔记》“论金盐”一片中得出“颇疑宝货神不可知,复归山泽耶。”的结论。

黄巢的大量财宝哪去了

黄巢,曹州冤句人,唐末流寇头目。大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黄巢出生于一个殷实的盐商世家。他武艺高强,擅长击剑骑射,同时又粗通文墨,有一定诗文修养。成年后,黄巢曾投身科举,但屡试不中,因而对晚唐的国家体制心生怨恨。咸通末年,河南大饥,当地叛乱蜂起。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举兵造反,扫荡曹濮二州,俘虏上万人,势力日益强盛。他发布檄文,声讨朝廷腐败不公。黄巢本来就对朝廷不满,遂招募数千人马响应王仙芝。

黄巢画像 资料图

黄巢与王仙芝辗转各地流动作战,所过州县烧杀焚掠,几乎将活人屠尽。官军前来堵截,他们就把沿途搜刮的财物遗弃在路上。官兵忙于争夺财物,根本没功夫追赶。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余部的一支由尚让统领,与黄巢部在亳州合流。众人推举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继续和朝廷对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集兵数万(号六十万)攻克洛阳,直取潼关,唐朝上下陷于一片混乱。皇帝大臣纷纷逃亡,黄巢顺利攻入帝都,声威达到极盛。不过,随着各路勤王军陆续抵达,攻守形式逐渐逆转。黄巢在连吃败仗后见关中难以固守,便率军向东北逃窜,最终在山东狼虎谷为部将所杀。

黄巢所部多年移动作战,范围遍及大半个唐代中国领域,说过多富庶之地,还曾攻下唐代海外贸易的第一大城广州并抢掠一空,在此过程中被杀的海外胡商就达数万。最后更曾入长安称帝,这一路以来洗劫搜刮的财宝在黄巢败亡后却杳无影讯。在今天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距离县城两公里左右的六都乡有一座三百多米高的小山。相传黄巢曾将劫掠所得掩埋于此,故当地人称其为“黄巢窑”。黄巢窑内部有一座石窟洞,名老虎洞,深不见底。由于黄巢藏宝的传说年代久远,又缺乏史料佐证,后人已经很难验明其真伪。但黄巢的确曾路过江西,且其流动作战的特点也经常需要为保障机动性而抛下金银财物。黄巢窑是否真的藏匿着一笔数额不菲的古代宝藏,尚未可知。

下落不明的李自成宝藏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号大顺。三月,大顺军攻克京师,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在控制北京后,李自成开始以助饷为名勒索城内富户缴纳金银,规定“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署而下则各以千计”。帝都的勋贵、高官共八百余人,一齐被解送至刘宗敏营中逼捐,其余商贾等亦遭牵连。为了让这些有钱人乖乖就范,大顺军动用夹棍、炮烙等各种酷刑,许多人被拷打致死。据称,先后总计敲诈出七千万两白银,其中“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这笔钱财毕竟来路不正,为了遮羞,李自成的部属便散布谣言称皆得自皇家内帑,这也正是崇祯内帑藏银千万的谣言来源)。

李自成画像 资料图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军东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在一片石战役中重挫大顺军主力。李自成逃归京师后仅余三万人,自觉坚守不住,遂弃城西亡,准备撤回关中。出发前,他命人把拷掠所得的黄金、白银都熔炼成饼状,每饼千金,约有数万饼,用骡车运回西安。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二月,清军攻克潼关,关中无险可守,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西安,从武关进入襄阳,朝武昌逃窜。清军兵分两路,穷追不舍,数次大战后,李自成的人马或降或散,所剩无几,退入九宫山。九月,李自成留侄子李过守营寨,亲自率领二十名骑兵往山中寻觅粮草,为当地民团所杀。

从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弃守北京算起,到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丧命九宫山为止,李自成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把手头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花光。而且这七千万两白银重达两千多吨,对急于逃命的李自成而言,也无法随军运输。要想尽可能保住这笔钱财,只能选择把其中的大部分埋藏到避人耳目之地,将来形式转好后再行收回。

明末到现代,大顺军当年所到之处,各地都有关于李自成宝藏的传说,一些地方据说还发现了李自成大顺军遗留的金银,但这批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藏宝,直到今天尚未现世。

人间蒸发的石达开宝藏

石达开,广西贵县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十三岁时就能文能武,颇具才气。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太平军于永安建制,被封为翼王。他自追随太平军起事以来,勇猛善战,累立奇功,颇令清军畏惧。左宗棠曾评价他:“(石达开)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是太平天国处理外部事物的主心骨。

石达开雕像 资料图

然而,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九月爆发的天京事变,却把这位关键人物逐出了太平天国的核心系统。当时,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不和,命北王韦昌辉诛杀东王。韦昌辉不仅杀死杨秀清本人,更将东王府两万多人屠戮一空。翼王石达开从外征战归来,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铲除石达开。石达开有所察觉,连夜逃离天京。韦昌辉未能擒获石达开本人,便杀尽了翼王府的家属。

石达开逃出天京后,洪秀全处死韦昌辉,又把他请回天京主持政务。石达开不计私怨,追究韦昌辉责任时不连坐其亲族,让天京慌乱的民心逐渐安定下来。但东王杨秀清死后,翼王获得天国上下的广泛支持,声望日隆,引起天王猜忌。天王不仅处处提防翼王,甚至图谋加害。为大局着想,防止内讧复生,石达开不得不率部离开天京,再次出走。

虽然石达开远离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核心,在外却依然为天国尽心征战。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他率军入湘,直取湖南腹地。在清军的重兵围剿下,石达开不得不退入广西休整。两年后,他自桂林北上,计划从湖北入川,在易守难攻的蜀地建立据点。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四月,石达开率部渡过金沙江。五月,抵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三四万兵力,对岸并无清军设防。石达开本欲抢渡,怎奈当夜河水暴涨,根本无法抵达对岸。等到清军赶到,太平军渡河已无可能。清军参将王松林往石达开处游说,劝其投降以保全军。此时太平军粮草用尽,后有追兵,陷入绝境。为保全部属性命,石达开不得不亲赴清军营中投降。但清军却没有对他余下的部属留情,除少数老幼外,尽行屠戮。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二十七日,石达开在成都被处以极刑,受千刀而死。他死前凛然不惧,全无苟活求全之意。以至于围剿他的清朝官员刘蓉都称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

石达开死后,清军虽然突袭了他麾下残余的太平军士兵,却未能发现任何财物,不禁令人生疑。自出走天京以来,石达开行军万里,转战数年,期间不可能不囤积财物以为军用。而四川百年间一直流行着有关于石达开藏宝的传说,恐非无中生有。事实上,民国时期从高级官员到普通民众,都打过石达开宝藏的主意。比如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刘湘,就曾在石棉县紫打地境内进行过挖掘,但结果却只挖到部分残缺物品。后来当地山洪暴发,地貌形态发生改变,挖掘难度大幅提高,搜寻石达开宝藏一事乃无果而终。

这些传说中的宝藏千百年来以传说和民谣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在张献忠沉银现世之际,也希望它们能尽早出世。

责编:昝桂芳 PN127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