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花岗72烈士中有多少“富二代”


来源:环球时报

据史料记载,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七十二烈士平均年龄只有29岁,其中9人是留日学生。

1911年3月中旬,方声洞接到吴永珊(即吴玉章)电报,起义即将发动,但军火不足。方声洞在日本筹备到军火后,准备密运广州。临行前夕,他预写书信数封,嘱咐其爱人分期寄给父亲,以安其心。与朋友道别时,他笑言:“昔密开会追悼诸烈士时,君曾为文以祭,中有句云,‘呜呼!壮志未酬,公等卸哀于泉下,国仇必报’,我辈继起于方来,今所谓方来者,成为现在矣,宁不快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凛然慷慨之情怎能不令今人无限感叹?

从日本密运军火入广州后,他不顾劝阻,毅然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前夕,方声洞留言给父亲和妻子,“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但望大人以国事归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然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无憾矣”。

4月27日起义爆发,方声洞在黄兴的率领下,攻入总督署,在战斗中身中数弹而死,年仅25岁。事后,黄兴向党内报告起义经过时,说方声洞“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喻培伦:谋刺摄政王,血溅黄花岗

喻培伦,字云纪,四川内江人,1886年出生于内江县文英街一个富裕的糖商家庭。喻培伦少时聪慧好学,喜好来自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常窃启钟表及机械器具,察其究竟”。在西方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喻培伦对清廷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辱深为愤懑。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章,署名“世界恶少年”,表明向腐朽制度挑战的决心。

1905年喻培伦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他在赴日留学的初期深念非科学不能救国,起早贪黑,对学业孜孜以求,还实地考察了日本的洋瓷、火柴、制糖等工业。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他还研制出一种安全无毒的火柴,为以后研制炸药和炸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国内时局的动荡,国运日益衰败,他实业救国的热情渐渐消逝,最终放弃实业救国的理念,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1908年,经吴玉章介绍,他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喻培伦加入同盟会后,“舍豪华而尚质朴”,全身心地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之中。为了掌握研制炸药的技术,他考入日本千叶医学校药科,专攻化学。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成功制造出一种威力强大而又安全可靠的烈性炸药和多种引爆方式。1909年初,喻培伦与汪精卫等在北京安置炸弹刺杀摄政王载沣,因事败时正在赴日购买化学药剂途中,才得免被捕,遭到清廷通缉。喻培伦被迫逃往香港,化名王光明、尤国楠(分别是“望光明”、“忧国难”的谐音),一面行医为业,一面继续研制革命之需的炸弹,并著有《安全炸药制造法》,由其弟喻培棣在日本秘印,广送中国的革命党人。这种制作炸药的方法被称为“喻氏法”。从此,喻培伦被革命党人们誉为“炸弹大王”。

广州起义爆发后,喻培伦前胸挂一大筐炸弹,一马当先,率四川和广东籍的同盟会会员直奔总督衙门,用炸弹将围墙炸裂后,攻占了总督大堂。而后准备继攻督练公署,途经莲塘街口时与清廷援兵遭遇。鏖战三个多小时后,喻培伦终因弹尽力竭被捕,英勇就义,时年25岁。殉难后数月,与同难同志共葬于广州黄花岗。

1961年,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喻培伦牺牲50周年,曾作诗云:“当时年少正翩翩,慷慨悲歌直入燕。几尺电丝难再续,一筐炸弹奋当先。成仁烈迹惊环宇,起义欢声壮故园。五十年来天下变,神州春色遍人间。”

辛亥百年,风云变幻,白云苍狗,潮起潮落。回望来路,我们在寻求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道路上是何等的曲折艰辛。那个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年代已经远去,但民族复兴的伟业还远未完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80后”富二代海归,忧国忧民,救亡图存,内争自由,外求独立,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一代青年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成为他们自愿选择的人生归宿。(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标签:黄花岗 72烈士 富二代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