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永乐帝的“靖难”夺权之路:由一块西瓜引发的政变?


来源:澎湃新闻网

宴饮在非常友好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此时,王府又为他们二人摆上新鲜的西瓜。据说这是新采摘的西瓜,所以,燕王一再盛情邀请他们品尝。

宴会就设在宫殿之内,燕王很恭敬地款待他们二人。宴饮在非常友好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此时,王府又为他们二人摆上新鲜的西瓜。据说这是新采摘的西瓜,所以,燕王一再盛情邀请他们品尝。燕王自己也拿起一块西瓜,在放到嘴边刚要吃的时候,突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对着二人怒骂:今编户齐民,兄弟宗族尚相恤,身为天子亲属,旦夕莫必其命。县官待我如此,天下何事不可为乎?燕王说完,就将手里的西瓜猛地摔在了地上,而这正是事先约定的信号。此时,隐藏在殿外的士卒一拥而上,将张昺、谢贵二人擒下。这一切就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随即,早已投靠南京方面的长史葛诚和护卫指挥使卢振也被推搡着押上来。燕王对着他们高声怒骂:我何病,迫于若奸臣耳!随后,将张昺、谢贵押出殿外,全部斩首。建文元年七月四日,燕王起兵。

名为“靖难”,实为“夺权”

当天夜里,张玉等人受燕王之命,趁夜色混入北平九门之中,夺下其中八个城门,基本控制了北平全城,而剩余的西直门被攻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天,燕王以道衍为军师执掌全军,同时宣布否认建文帝年号,而继续尊奉洪武年号。

之后,燕王向麾下将士发布誓师檄文,声称此次起兵并非谋反,而是因为当今皇帝年幼,为奸臣所蒙蔽,所以要诛杀奸臣,清君之侧,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所谓君侧之奸臣,自然是指齐泰、黄子澄等人。

尽管如此,公然向皇帝举起反旗的燕王还是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利的立场上。虽然他是在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起兵反叛,但只要与皇帝为敌,那就是谋叛。而且,他诛杀朝廷官员,那就意味着与天下为敌。因此,燕王无论如何都必须为自己迄今为止的和今后仍要继续的行动找到一个正当的具有说服力的理由,那就是“靖君王之难”。

这也是《皇明祖训》规定的藩王的义务。原本太祖朱元璋分封诸王旨在消除朝廷危难,巩固社稷,现今奸佞之臣执掌朝政,皇帝却被排斥在权力之外。从奸臣手中夺回皇权、辅佐新帝,这样的大义名分对燕王来说是起兵反叛的最好借口。

他将麾下军队命名为“靖难之师”,以“清君侧”的旗号在各地为自己正名。此次内乱前后历时四年之久,史称“靖难之变”。

燕王在麾下将士中散发檄文为反叛正名,同时郑重地向建文帝呈送了一份书信。信中列举了若干不得已起兵的理由,大概内容如下:臣守藩于燕,二十余年,寅畏小心,奉法循分。诚以君臣大分,骨肉至亲,恒思加慎。然奸佞齐、黄剪削宗藩,加害无辜,迫言臣谋不轨。如今已至生死存亡之际。亲藩既灭,朝廷孤立,奸臣得志,社稷危矣。臣伏睹《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臣谨俯伏俟命。(摘自《燕王令旨》)

燕王当然没有真心想要“清君之侧”,尽管信中所说至情至理,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谎言一目了然。最明显的就是他引述的《皇明祖训》中的内容,实际上,恰恰说明了他的行为违反了《祖训》的规定。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诸王起兵勤王必须以接到皇帝密诏为前提。不用说,燕王当然没有建文帝的密诏。而且,燕王在这封上书中故意省略了这条祖训的后半部分,即规定诸王讨伐奸佞后,收兵拜谒天子,然后必须返回封地。燕王当然要删掉这一部分了,因为他的真正目的不是“靖难”,而是“夺权”。

在麾下将士中散发檄文也好,上书建文帝也好,都不过是燕王夺权之前说的场面话,而他的真实意图不可能说出来。

若要自己起兵反叛师出有名,必须要高举“清君之侧”的旗号,以这样的大义名分来洗白叛军之名。那么,必须说,作为削藩推行者的齐泰和黄子澄就成了最好的靶子。不管南京方面如何出招,燕王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对策。

从燕王初期的作战行动就可以证明,他虽然标榜“靖君王难”,却并不是一举南下南京,而始终在北方地区作战。当然,当时燕王兵力不足,想要直取南京也是不大可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彻底扫清北方地区,首先免除后顾之忧。

起兵两天后,即七月六日,燕王以世子高炽镇守北平,亲自带领次子高煦、三子高燧从北平出发投入战场。首先攻下北平以东的通州,八日再占蓟州,随后相继攻占居庸关、怀来、遵化、永平等地,仅用了两周时间,燕王就全线占领了北平周边要地。

燕王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河北。他抓住了南京方面瞬间的失误,断然起兵,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战果。这是在绝地反击下起死回生的一场反叛大戏。

[责任编辑:高飏 PN035]

责任编辑:高飏 PN035

标签:永乐帝 靖难之役 西瓜 建文帝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