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晋古墓重现天日:金饰千年如新 胭脂红艳依旧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曾经富贵一时的名士早已尸骨腐尽,而佩戴的金饰闪耀如新;曾被女主人爱惜的漆器胭脂盒早已朽坏,而盒中胭脂却嫣红依旧。”

核心提示:“曾经富贵一时的名士早已尸骨腐尽,而佩戴的金饰闪耀如新;曾被女主人爱惜的漆器胭脂盒早已朽坏,而盒中胭脂却嫣红依旧。”

开采现场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申冉,原题为:《南京东晋“土豪”墓重现天日:金饰千年如新胭脂红艳依旧》

“曾经富贵一时的名士早已尸骨腐尽,而佩戴的金饰闪耀如新;曾被女主人爱惜的漆器胭脂盒早已朽坏,而盒中胭脂却嫣红依旧。”

11日,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向社会通报,上月刚刚在该市郊区发现的四座东晋家族古墓,所幸历经千年未被盗墓者毁坏,保存完好,留下了极为有价值的近百件珍贵陪葬品,尤其葬品品质之高、种类之丰富和数量之多,在近年来发现的东晋墓葬中实属罕见,或为一位东晋高官名士及其妻子等的家族墓穴。

今年3月24日,在南京市郊区铁心桥尹西村后头山附近,工程挖掘机在取土时发现一道古墓砖墙,根据砖墙上的花纹,文物爱好者认为这可能是一座古代墓穴,向南京市文物部门举报。文物部门迅速对这处发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从4月6日至5月10日,历经一个月,整个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文物部门于今天向社会通报了发掘成果。据现场考古发掘负责人陈大海介绍,本次考古共发掘4座砖室墓,呈“一”字整齐排列,墓门朝南,由东到西依次编号为M1—M4。除M4为长方形而且长度略短外,其余三座砖室形制和规模基本相同,都是平面呈“凸”字形的单室券顶墓,约长5.4、内宽1米。墓室内设棺床和祭台,后壁正中有“直楞假窗”和“凸”形壁龛。封门前都有斜坡墓道和砖砌排水沟。在南京地区,这种规模属于六朝砖室墓的中小型。

“虽然并非大型墓穴,但其主人却并非普通人。”陈大海解释,东晋时代多以薄葬为主,已发现的东晋墓中,即使墓主身份高贵,也极少有豪奢葬品,但在这四座基本未曾遭到盗墓破坏的墓穴中,却发现了百余件珍贵陪葬,其中有不少是精美金饰,非常罕见。

现场考古挖掘显示:M1保存完好,其余三座顶部有不同程度坍塌,但皆未遭盗掘。每个墓室仅容一棺,因年久朽烂,仅剩铜、铁棺钉,人骨朽尽。4座墓共计出土各类遗物标本近百件,以陶质明器和青瓷器为主,其它还有铜镜、铜钱、铜六面印、铁剪刀、滑石猪、金饰品、银钗、料珠、胭脂、头像砖等。

据陈大海介绍,集中出土于M2、M3两座女性墓葬中的金饰,大部分位于头部。这些金饰小件原应是成组的,使用了掐丝、焊珠、镶嵌等制作工艺,其中可见对鸟、方胜、鱼、瓶、提篮、花等纹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京地区的东晋墓出土金器者非常少,此次发现对于研究六朝金银器具有重要价值。”

而从M1中发现的一枚六面铜印则显示,这座墓的主人是一家之主。在这枚铜印上,印文分别为“张迈”、“张仲人”、“张迈白事”、“张迈白”、“臣迈”和“白记”。根据印文可知墓主就是张迈。

“六面印本身出土数量就很少,这一枚是南京市考古出土的第六枚,全国范围来看已知的出土六面印也不过十多枚。”陈大海告诉记者,“这枚印更是出现了篆刻史上新颖书体“悬针篆”,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据了解,六面印为私印,一印而具有多面印文,用途多样,一般认为印主是有教养的士族,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根据目前初步挖掘成果来看,这个群葬墓的家族应该在当时非常显赫,而墓主张迈的身份,据我们查询,在晋书《张光传》中,曾提到西晋将领张光的二儿子叫张迈,但是年代上有所差距,并不能确认这是同一人。”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考古部主任祁海宁告诉记者。

据陈大海透漏,而M1与M2是同穴而葬,应为夫妻墓,M3或为墓主小妾墓,M4由于墓内葬品较少,难以辨别墓主身份。

除此之外,在M1甬道的一块铺地砖,还清晰刻有一名光头的胡人图像,反映出东晋时期多民族大融合的情况。

“铁心桥尹西村后头山东晋家族墓的发掘,是近年南京六朝考古的一次较为重要收获,为研究六朝家族墓制度、六朝历史、艺术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有关文物专家对此群葬墓的发现表示了高度兴趣。

[责任编辑:刘涛]

标签:东晋 胭脂 考古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