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异化的海权:从俾斯麦辞职到马汉学说风靡德国


来源:凤凰军事

1890年,上台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迫使首相俾斯麦辞职,同年,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版了他海权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这看似

德皇威廉二世(资料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汉的海权论著作,在当时基本上可以说是为美国量身定制的,19世纪末的美国,通过各种巧取豪夺和战争行动,已经从独立初期的东海岸13州扩展到整个北美大陆中部,成为一个横跨两洋,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庞然大物,此时的美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已经达到了顶点,几乎完全占有了北美大陆最宜居的土地,随着英国势力逐步撤出北美,美国在美洲大陆上已经完全没有陆上对手,在美洲大陆形成了绝对的霸权优势,在通过一场血腥的内战完成了内部的整合之后30年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兼最大的经济体,此时身畔已无敌手的美国,向海外扩展市场和原料来源,谋求独霸美洲的海上霸权已经成为其资本的天然需求,海权论在此时应运而生并迅速受到老罗斯福为代表的扩张主义者的追捧和鼓吹,尽管他们未必完全赞同马汉的所有理论,但是马汉的海权论对于势力愈加庞大的美国扩张主义阵营无疑是一部极好的宣传文档,从历史的角度向美国精英阶层阐述了海上霸权所能带来的显著经济利益。马汉作为一名海军军官出身的历史学家(马汉出身军事教育世家,其父是西点军校教授,其本人是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1859届毕业生,并一生在海军供职),在其著作中更多的篇幅是从军事的角度对海权进行阐述,但是这对以资本为纽带的美国精英阶层来说并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军事必须为经济政治服务已经是这一阶层的基础共识之一,而对于在殖民地时期就曾占据大英帝国海运半壁江山的北美人来说,海外贸易所能带来的原料,市场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也是不需赘述的,他们所缺的,只是一份系统的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文宣而已。

但是海权论在欧洲,尤其在面对近乎封闭海域的德国,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威廉二世的个人爱好,但是无论如何,德国都难以满足马汉为海上霸权国家所限定的条件,虽然海权论风靡一时,但是威廉二世要建立一支强大煊赫的舰队,还需要另外的理论指导,这个时候,提尔匹兹似是而非的风险舰队理论应运而生了。

提尔匹兹的“风险舰队”理论,建立在马汉决战决定海权理论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思想是,一旦德国舰队强大到一定程度,即使英国皇家海军能够在决战中消灭德国舰队,那么也要冒着受到严重损失以致于无法维持海上霸权的地步,这个时候英国就会以尊重的态度向德国乞求同盟——大英帝国!以尊重的态度!乞求同盟!这无一不搔到了威廉二世的痒处,于是提尔匹兹成为了威廉二世最为宠信的海军将领,以海军国务秘书的身份成为了德国海军的实际上的领导者。

提尔匹兹的“风险舰队”理论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审视当时的欧洲国家关系尤其是德国的国际关系,就会发现这个理论如沙滩上的大厦一般难以成立,自从俾斯麦辞职后,德国的外交完全由一些公务官僚所把持,这些人可以说是一群优秀的事务官僚,但是对于俾斯麦的欧洲平衡政策完全无法理解,对于俾斯麦用复杂的外交手段去争取“简单”结果更是难以理解,作为事务官僚,他们更习惯于用简单直接的手段去处理复杂的问题,到1898年德国通过1898年海军法案颁布之时,俾斯麦的欧洲均衡已经彻底瓦解针对德国的法俄军事同盟已经签订了数年之久,欧洲大陆列强已经形成了两个旗帜鲜明的阵线,德国的陆上安全形势由于德国外交官们的不懈努力已经急剧恶化,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上面临两线作战的威胁,法俄正在努力将英国也拉入反三国同盟阵营,在这种条件下,俾斯麦甚至仍然把德法俄大陆联盟作为德国风险舰队的条件之一,实在显得匪夷所思。

[责任编辑:胡楠]

标签:德国 海军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