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在学校里面就听到。
熊晓鸽:在学校里听到,我是听到的是,我记得是这样,一些香港的旅游团,大概学生吧,那时候香港人到中国来是很时髦的,拎个录音机,拎个录音机,晃晃的,还在那儿放,那录音机还特大,带个“麦克镜”,那时候可能对我们最大的,可能冲击是那个电视。
凤凰网:电视。
熊晓鸽:电视等等的。
凤凰网:都有。
熊晓鸽:都有,对。
凤凰网:应该说您在大学四年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整个的一个想法变化很大?
熊晓鸽:对。
凤凰网:所以才会想到要去考研究生,要去做驻外记者。
熊晓鸽:对,那时候就在想,哇,你可以到国外当一个驻外记者,然后那个,去把国外更多的东西告诉给国人,觉得是个很好的事情,那时候反正中国加入联合国也不久,所以我记得那时我最崇拜的两个记者就是彭迪、钱行他们两夫妇,那时看了很多他们的文章等等的,觉得哎呦,这个人是这样的,你可能什么时候,其实我这个人挺简单,我每一个时候都有一个阶段性的偶像,我就想去成为他,朝这方面去努力。
凤凰网:他们这对记者夫妇是你的偶像。
熊晓鸽:对,那时候是我的偶像,我说哇,能够在联合国写出那么大的一些事情,写出那些评论来,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
凤凰网:很想成为驻联合国记者。
熊晓鸽:驻联合国记者。我记得第一次到纽约,别的哪都不去,要去联合国大楼。
凤凰网:看了联合国大楼,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熊晓鸽: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地球,可能。
凤凰网:那个地球。
熊晓鸽:那一个地球,还有就是有一个雕塑,有一个。
凤凰网:一把枪。
熊晓鸽:一把枪。
凤凰网:对,那把枪是扭过来的。
熊晓鸽:扭过来,把它绑起来的,捆起来的,对。
凤凰网:对,这个雕塑,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
熊晓鸽:和平与战争的一个地球。
凤凰网:后来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准备考研究生?
熊晓鸽:我就考了,然后。
凤凰网:没别的选择吗?没做别的想法吗?
熊晓鸽:我就没想,我就想,我这人是这样,我就看准了一个方向,我就想朝这个方向努力,所以那时候考研究生的话,你要想你要考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还在考英语,英语采编,当然还有一些什么百科知识,什么考新闻研究所,我们还考政治,也是六门,然后就,这几门课全是自学的。然后呢,一考吧,还神了,没学过的,都考得特好,就唯独政治没考及格,打了四十五分半,没及格,就给我寄了一个通知,就说你考试怎么怎么着的,分都给你列在那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