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贪官也有“三字经”
2007年09月10日 08:39光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有学者在比较中国和美国矿难的不同时,列举了美国煤矿安全法规的建立过程:每发生一次恶性矿难,都会推动安全法规的进步,迄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保障体系。媒体在报道时说,这是让矿工不能白死。从这种意义上说,贪官也不能白死。没有人生来就是贪官,他们本身也是尚不完善的监督制度的牺牲品。因此,他们落马之后,首先受惠的应该是制度建设。

我们当然不能满足于这样的评价。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腐都是认真严肃的,但相当多的国家反腐不成功,说明只有典型和个案还远远不够。反腐的确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但更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伸张社会正义,即使没有威胁到党的生存,也不应该容忍腐败的存在。因此,比这两点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的日常运行中,是否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这些贪官的落马是否促进了这个机制的完善。

人们常见的贪官忏悔书或者他们面对媒体的反思都是“辜负了党的多年教育、对不起人民的重托、放松了思想学习”等八股文章,最真诚的也不过是想念亲人、追悔莫及。1986年,新加坡原社会发展部长郑章远被揭发受贿40万新元,畏罪自杀,他在留给李光耀的信中称,自己是“用自杀来表示对新加坡法律的尊重”。并非我们的贪官总是多情重义,别人总是理性刻板,而是不同的制度塑造了不同的思维。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贪官落马的两个警示作用,即震慑和劝谕。这二者都作用于人的心理,固然会有功效,但是要依赖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如果他的道德感弱、承受力强,也就是胆子大一点、脸皮厚一点,这两个作用都会明显减弱乃至完全失效。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反腐的根本不在情动于衷,最能起作用的,是比人心更客观外在的法律制度。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反腐败法,而这些法律制度都是在打击腐败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形成的。

近年来,中国也正在将反腐政策逐渐推上法治化轨道,出台了一系列的反腐法规,并且已经于2005年加入了《联合国反腐公约》。然而,在每一次贪官落马之后,人们几乎只记得他们的忏悔。为了教育官员,纪检部门还常常让贪官们一个个“深刻检讨”,反省自己的道德不端,觉悟不正,然后制作成纪录片放给某些级别以上的官员学习。至于法治建设方面,这16名高官落马之后,连最基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都没有推动。

有学者在比较中国和美国矿难的不同时,列举了美国煤矿安全法规的建立过程:每发生一次恶性矿难,都会推动安全法规的进步,迄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保障体系。媒体在报道时说,这是让矿工不能白死。从这种意义上说,贪官也不能白死。没有人生来就是贪官,他们本身也是尚不完善的监督制度的牺牲品。因此,他们落马之后,首先受惠的应该是制度建设。

不知道这16名省部级贪官被查处,是否能推动一些迄今还未能明确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并不复杂,且已在世界各国反复实践,它们是公开与透明、监督与制衡、公众广泛参与及媒体独立报道。(南方周末)

作者: 张森林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