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谋划全局
如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发现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早在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短短10来天的时间里,在相继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4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2009年3月,同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如何把握和应对。如果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就能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如果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就会痛失机遇、陷入被动。这场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带来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的机遇。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到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始终牵动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思虑的目光。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各种会议上,在各地调研中,在部署工作时,中央领导同志就解决好这些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2009年10月,齐鲁大地草木添黄,秋意渐浓。
胡锦涛总书记在济南出席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后,又前往滨州、淄博、东营等地考察、调研。这是近一年半来,胡锦涛总书记第三次到山东考察。与此前的考察略有不同,这次考察的重点聚焦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
第三次来到山东,胡锦涛总书记先后考察了7家企业,其中既有大型纺织印染企业,又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胡锦涛边走边看边问,思路日益清晰——
总书记深刻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突显出来。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加紧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个主要症结,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
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跟上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培育经济长远发展的竞争力,确保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时刻的战略抉择,关系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个多月后召开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强调,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当这次会议的内容公开报道后,无数人对字字千钧的这句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0多天后的一个夜晚,南海之滨的广东珠海。出席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祝活动后,胡锦涛总书记又来到这里考察工作。当晚,他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同大家一同研究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策。
在听取广东省负责同志的汇报后,总书记对他们说,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在这个问题上,早觉悟、早动手、早主动。”
这是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深切期望,更是党中央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书记特别指出,应对严峻挑战、战胜严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干部保持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模范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资金真正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急需的地方;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傲雪梅愈艳,凌寒志更坚。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孙承斌、邹声文、贾楠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