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清晰——
在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锦涛总书记同企业干部职工一起分析形势、寻找对策,强调要从困难中看到机遇,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做好技术储备,为将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在“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书记十分关注公司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做的准备,希望鞍钢作为我国钢铁企业的排头兵,能在严峻的经济环境面前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得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重型汽车销售趋旺,总书记要求企业牢牢把握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
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书记殷切勉励企业牢牢把握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降低生产成本,着力做好后续服务……
从东海之滨到茫茫戈壁,每到一处考察,吴邦国总要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听汇报、问详情、谈对策;
从广东、重庆到浙江、上海,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温家宝紧密安排到各地调研考察;
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贾庆林一次次就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胜困难的支柱。李长春在考察中特别关注宣传思想战线如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动力和支持;
攻坚克难,关键在党。习近平一次次来到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调查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李克强考察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创新发展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在机声隆隆的工厂,在瓜果飘香的田野,在加快发展的老区,贺国强问经济、察民情、谈党建,要求纪检监察战线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基层派出所,在法律援助中心,在社区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周永康着重考察各地创平安保增长的有关做法……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通过与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中央领导同志更加真切地体察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业发展,党中央尤为关心。
虽然已时隔近一年半,河南省武陟县农民赵存旺,仍清晰地记得那难忘的一幕——
2008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风尘仆仆地来到农业大省河南,深入田间地头、农科院所、龙头企业和农户家中,察看粮食收成,询问市场价格,了解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和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在村头的玉米地里,总书记同正在劳动的赵存旺等几位村民聊了起来。
“把各种种粮补贴加在一起,今年你们家一共补了多少?”“今年增加的补贴能不能把化肥、农药涨价的部分补回来?”总书记一边问赵存旺,一边掰着指头帮他算账。
当总书记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还有什么要求时,一位村民说出了大家的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
总书记接过话头大声说:“我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
20多天后,心系“三农”的胡锦涛总书记又来到另一个农业大省安徽考察。在率先实行“大包干”的小岗村,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农家小院,开起特殊的座谈会。胡锦涛明确告诉乡亲们:“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中央将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有力支持下,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深入基层一线,就能听到真言;广泛听取意见,方能集中民智。
2009年的全国两会,如何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数十次来到代表、委员们中间,同大家一起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和建议,中央领导同志一条条详细记在了笔记本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孙承斌、邹声文、贾楠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