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歌颂没了讽刺 相声大步走向笑声窒息
2009年07月29日 09:36南方人物周刊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声最好是相声演员来写,因为他们懂得其中的窍门。往年间的艺人们肚子里装着五六十个段子。现在我问一些相声演员,他们中间顶多就会四五个老段子。老段子是经过了艺人们的实践得出,千锤百炼流传下来,那是几代人的心血结晶啊,没有这个底蕴,他们就写不出来。就算他们想搞点讽刺性的东西,也不会运用这种手法。”老漫画家方成心疼地说。

“断代。一次次政治运动造成了相声的断代。创作上断代,与传统的断代,欣赏审美上的断代。”田立禾发出了一个老艺人的悲鸣。

2002年,相声评论员彭俐观赏了一场新相声小品晚会。晚会取名为《越来越好》,可按他的形容,恰恰相反,“大部分作品像温吞水一样”。

他干脆拿出笔来,摘取其中的“包袱”:

“崔永元的腿比脖子短。”

“我从来不穿衣服。”

“葛优充靓妹——没毛。”

“我是你大爷”……

“凭良心说,这有什么可笑的?”他反问我。

在《最逗的就是相声不逗》一文中,他写到:相声不讽刺,就会被讽刺……人们不满意相声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渴望相声担当起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和落后观念与习俗的重任。

也是200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在五一黄金周举办全国相声大赛。其后的第三届与第四届大赛,有人讽刺为“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

如果蜜蜂没有了刺

相声演员们委屈啊,有人抱怨长官意志对相声的干涉。

老演员常宝华3年前曾对我说:就我遇到的事,除了有时间限制,还有命题限制。有次我在外地演出,有人就事先打招呼,你千万不能说“梦想成真”四个字,因为他们的台长做的梦不好,你看多奇怪!

有人不满相声审查过于苛刻。相声演员李增瑞记得,1995年春晚,他们准备了相声《方言外语》,整个剧组一致通过。

“结果因为台长的一句话,说这个节目讽刺我们中国人不会讲英语,它就被枪毙了。”他为此挺纳闷,中国人不会讲英语,不也很正常么?

“你要想再影射和针对点什么,那就更‘可以’了。”他笑着说。

“不要想出名时就想到电视。到哪儿都有要守的规矩,不服不行。很多人上去前,不都备着个七八个节目?

“大春节闹喜庆,你来个交通堵塞、官员腐化、环境污染、住房困难,这4个节目要往那儿一堆,整个气氛全完。” 一位在央视文艺部工作多年的节目监督反驳道。

原央视副台长章壮沂也为相声的现状表示担忧,他真诚地说:“对文艺节目的审查,很细的明文规定倒是没有。但既然是上央视,不管什么节目,首先考虑的是政治思想,内容健康性,符不符合政策宣传口径。电视毕竟不是小剧场,拥有上亿的收视率,负责人对节目的把关必须全面。”

“什么都不怪,只怪相声从业者自己的无能!现在给予他们的还不够多吗?他们一面领工资,一面拿着大笔出场费,却不肯踏实钻研业务,不去真正地深入生活。据说有人连公共汽车站都不熟悉了,这样还想说出深入民心的好段子?如果说意识形态管理太严,那为什么80年代,梁左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一位不愿署名的曲艺评论家神情激愤地质问。

“可80年代却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那时文学、美术都经过了深刻的讨论与反思,相声有没有呢?这是要质疑的。”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的评论员王晓渔对此不甚赞同。

“我也不认同将板子全打在相声从业者的头上。”以下,老作家肖复兴的一番话颇长,却引人深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彭苏 任明远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