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知青潘亮:过去,未来共斟酌
2009年01月20日 15:59 】 【打印

⊙高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

上白,闽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处顺昌与建阳两县交界处,山高林密,一条简易的山区林业公路蜿蜒穿过小村,沿山边居住着数十户两百来口村户农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69~1975年间,先后有四批53名福州知青来此插队落户,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1977年,先是道听途说国家将恢复高考,后来形势发展证明传说不虚。12月,高考的前一天,我打起背包,带上脸盆、草席、牙杯等用品,冒着寒冬细雨,徒步离开小村,走8里地,到公社乘车赴考。多年后才知道,当时象我这样的考生达到史无前例的人数,以至国家连印考卷的纸张都告急。几经波折,才洗净脚上泥巴终于进了大学。

1979年最后一名知青终于告别了上白小村。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青春不再,当年老知青有的已年过半百,鬓角渐白,其中一位女知青不幸长眠在小村的山岗上,另一位英年早逝。年青一批也都过了不惑之年。近年来,我们先后结伴重返故地,当地乡亲闻讯奔走相告,"当年知青又回来了",小村沸腾了,比过节还热闹,面对一个个熟悉的面孔,走一走当年走过无数遍的田间小道,内心涌动着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特殊情感。回首当年共同耕耘的艰难岁月,每一位知青都在心底保留着青春岁月的难忘记忆,从而更坚强地迎接明天的风风雨雨,勇敢面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回到"第二故乡",心情很激动,很复杂,也很沉重。因为故乡还很贫穷,乡亲们还很穷苦,乡村还很落后!离别时,不少乡亲与我们抱头痛哭……为解决当地电费过高、农民负担过重、修建小学校舍、扶助贫困小孩上学(我资助两名)、介绍乡亲到福州打工、搞活当地流通等问题,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有许多事我们深感力不从心。我们把这些作为"家事"来办。2000年为当地解决了通电话问题,村民们十分感激,特立碑纪念,碑文如下:上白乃闽北小村,南联仁寿,北通建阳。1969至1975年间,先后有4批计53名福州知青前来插队落户,70年代末,先后返城。至1999年初,上白不通电话,信息闭塞,影响发展。老知青心系第二故乡,积极奔波,解决资金、线路等难题,终于玉成好事,为表感念之情,全体村民特勒石纪念,并籍此激励上白弟子为振兴桑梓而奋发努力。上白村村委会及全体村民敬立,2001年7月1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潘亮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