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18年5月,北京就爆发了两千多名大学生的示威游行,抗议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这是我国自有正式意义上的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张国焘就是此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之一,他在此次运动中牛刀小试、锋芒初露,写标语、拟口号、串联同学等,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他曾对这一次运动时的心情有所评价:“只是觉得气愤不平,因此要冲上街头,但热情并未保持很久。大家不久就散了,各自回校上课。”可见当时张国焘并未如在不久之后的五四运动中表现得那样成熟、英武。
1918年的北京学生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仰仗着自己东方强国的地位,趁欧洲大乱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妄图独霸东亚。因此,大战之初日本便打着对德宣战的旗号,出兵山东,攻占青岛,控制了胶济铁路,从德国手中抢走了其山东半岛的势力范围。1915年,日本又趁袁世凯疯狂复辟帝制、亟需支持之机,强令他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北京政府的大权落入皖系军阀总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为了从日本得到大量借款与军火,以“武力统一全国”,同时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巩固和加强其在全国的反动统治,他不仅同意日本军队占领青岛的行径“合法化”,而且在1918年春还派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本政府进行反对苏俄的秘密谈判,并于5月间同日本政府签订了所谓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这样,日本军队便得以用“共同防敌”为借口,大举侵入我国北方,很快就控制了东北和蒙古的广大地区。
段祺瑞的卖国行径,首先遭到了我国留日学生的坚决反对。1918年5月上旬,留日学生在日本组织了救国团,反对卖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救国斗争。但他们的爱国运动遭到日本警察当局的干涉和侮辱,留日学生最后决定一起罢课回国。5月中旬,留日学生李达、李汉俊、黄日葵等1400多人回到上海,并在此设立救亡团本部。随后,李达等人又从上海来到北京,与北大学生中的活跃分子邓中夏、张国焘、许德珩等取得联系,共同商讨救国的行动计划。
5月20日晚上,北京大学召开学生大会,北京其他高校的学生代表也应邀出席。留日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表演说,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坚决主张废除卖国条约。说到最后,声泪俱下,全场无不动容。北大代表也纷纷发言,响应留日学生号召。张国焘向来以口才出众而小有名气,他当时也站起来慷慨陈词,十分激动。整个会议开得人心激昂,许多同学痛哭流涕。全体代表最后决定与留学生一起行动,翌日上总统府请愿。
5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法政专门学校等北京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00多人,前往总统府所在地新华门聚众请愿,强烈要求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收回山东主权。整个请愿活动中,学生们的情绪万分激动,有个学生还当场截断手指血书“条件取消之日,为我辈生还之时!”大家更是血脉贲张。看到这种情形,张国焘立即抑制不住兴奋,振臂高呼:“条件取消之日,为我辈生还之时!”大家亦随之响应,一时间呼声震天。时任北京政府大总统的是直系军阀冯国璋。面对此等情势,冯国璋被迫接见学生代表,他信口一个假意的承诺,便骗取了缺乏斗争经验的幼稚学生们的信任。张国焘等人都信以为真,兴冲冲地返回学校,第二天便宣告复课,一个个还自以为成了胜利的民族英雄。然而,不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没有被取消,不久之后,北京政府还与日本签订了实施这个协定的详细《办法》。这次斗争只好以败北而告终。
尽管这次斗争失败了,张国焘却在活动中大出风头。由于他多次在学生集会上发表演说,表现得十分积极,被众多学生所推崇,可谓崭露头角。活动的受挫更使他们认识到,仅仅凭借少数学生们的一时冲动去请愿是没有用的,必须联合更多的爱国青年,进行持久深入的斗争。
1918年7月,张国焘参与并组织了学生救国团,天津学生也络绎建立了相同的救国组织。于是,京津两地的救国学生组织联合起来,分赴济南、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学生们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秘密团体——学生救国会,总部设在北京,张国焘以北大代表的资格,当然地成为其主要负责人之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