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 struggle———最后的英文水平
1975年12月31日,毛泽东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
这两名美国青年注意到,在他们面前,82岁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起来,他的头脑甚至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
毛泽东说:“我们这里有阶级斗争,八亿人口,不斗行吗?!”并且用他的湖南腔调的发音着重说出了英语:“Classs truggle(阶级斗争)!”
Classs truggle这两个英文单词,既代表了毛泽东最后的英文水平,也代表了毛泽东的一生。
毛泽东学习英语的四大动力
毛泽东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呢?
第一个原因:有兴趣。毛泽东说过:“我学英语是为了研究语言,用英语和汉语来比较。”据章含之回忆,毛泽东曾对英语的组词规律发表评论:“这个英语还蛮科学的。修正主义这个词从动词‘修正’来的,加上‘ist’就变人,修正主义者。这个很好记,比汉语有规律。”
第二个原因:换脑筋。1959年1月,毛泽东接见巴西外宾时说:“学外文好,当作一种消遣,换换脑筋。”所以,毛泽东的英文老师林克认为,学英语对毛泽东而言也是一种特殊的休息,看书、看文件看累了,会议开累了,接见外宾累了,就让林克为他读英文,一读英文,脑子都钻到单词、句子里去了,其他的都不想了,也就得到了休息。这是一种特殊的毛泽东式的休息。
第三个原因: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学英文常拿马列著作的英文版作教材,比如《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方面学了英文,另一方面也读了马列。据林克回忆,毛泽东对他说过,“我活一天就要学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时怎么办?”这也是一种毛式幽默,他开玩笑担心见了马克思不会说英语,没有话题可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我挑战。大陆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英汉小词典,词典的扉页上都印着这样一条毛泽东语录:“为什么语言要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此话逻辑不通,难道“不好学”就一定要学吗?但对于毛泽东而言,“不是随便可以学好”、“非下苦功不可”本身就是学习语言的理由,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挑战。(综合《名人传记》《求是》陈明远等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预告】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毛泽东的延安足迹
- · 揭开毛泽东用兵如神之谜:以情报工作做基础
- · 密档:毛泽东评价最多的古人是曹操 曾多次为其“翻案”
- · 从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看领袖的用人艺术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