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大屠杀] |
《南京》VS《南京梦魇》
记者虽未看过这两部纪录片,但通过雷恩希斯助手阿拉娜·戴维斯(Alana Davis)和约瑟夫向《新民周刊》提供的资料来看,两部片子虽然都受张纯如作品的影响,但侧重点完全不同、制作班底也各具特色,《南京》更“大牌”一些,《南京梦魇》也许相对“小众”。
《南京》主要以张纯如作品中第五章《南京安全区》为主干,讲述当年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如何拯救25万中国人的英雄主义故事。在这些西方人中,有中国版“辛德勒”——德国纳粹商人约翰·拉贝(John Rabe)、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美国人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和美国女教士明妮·沃特林(Minnie Vautrin)。
《南京》以这些人的日记、书信为旁白,穿插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
旁白都是好莱坞明星,在《英国病人》和《达·芬奇密码》中饰演配角的乔根·普罗斯诺(Jürgen Prochnow)给拉贝配音、因《性书大亨》获得1997年第6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伍迪·哈里森(Woody Harrelson)为威尔逊“献声”,而沃特林则由出演伍迪·艾伦影片《曼哈顿》中少女特雷西一角而名声大噪的玛利尔·海明威(Mariel Hemingway)演绎。
身为制作人的雷恩希斯和导演比尔·古腾塔格(Bill Guttentag)的足迹遍及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找到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古腾塔格的《世贸双塔》(Twin Towers)在200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而此片的音乐制作由格莱美获奖者卢·里德(Lou Reed)担纲,由此可见《南京》制作班底的强大阵容。
相比之下,《南京梦魇》就是“小作坊”制作,毕竟投资只有10万美元,其中一半是约瑟夫自掏腰包,另一半是试映后各界人士的慷慨捐助。整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只有两人:约瑟夫和中国女子吴海燕(Joy Wu),后者曾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兼编导。
约瑟夫对于这样的“小作坊”制作并无怨言:“我是个医生,可以养活自己并有余钱资助这部纪录片。我自认为是一个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人们欣赏我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回报,这比赚钱更有意义。我和吴海燕是在一个论坛上相识的,当她得知我要制作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后,就主动要求加入。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她觉得自己有义务这么做。而后她就开始与我共事,给纪录片普通话版本配音,还帮我募集资金,安排试映活动。”
雷恩希斯在其12月6日的博客中写道:“我今年3月去了中国,采访了那些当年经历南京大屠杀的人,这份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和世界观。”记者无从知晓这种“改变”究竟有多强烈,但在制作《南京梦魇》时,吴海燕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落”。
约瑟夫告诉记者,吴海燕在制作时这部影片时会哭,有时梦到日军杀她家人并在街上追她的可怕情景。这种感觉在小范围试映后得到许多观众的认可。“观众中有三成是白人,他们的表现通常是震惊、惊讶,然后是愤怒。一些二战老兵甚至开始生气,因为他们对此毫不知情,并想知道为何自己会被蒙蔽至今。”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并在西方世界做到“扫盲”,约瑟夫把这部77分钟的纪录片(英语和普通话两种版本)都放到网上RapeofNanking.info或RapeofNanking.TV,网民可以免费下载观看。据Google统计,目前至少有1816个网站提供这部影片的下载,总下载数已超过61万次。
而《南京》则更看重市场效益,中国中央电视台已花巨资购买了这部片子在中国的播放权。《南京》也将参加2007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的纪录片竞赛单元,与其他15部影片一争高下,而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明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