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国际 > 正文
金砖四国峰会成果丰富 中俄印巴共谋全球话语权
2010年04月18日 22:04《新世纪》-财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金砖”渐成型

没有什么重要国际议题的讨论能够脱离“金砖四国”的参与,但四国能发出什么共同声音?

□ 本刊特派记者 马静婴

发自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010年4月15日,南半球的巴西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国会大厦,伫立在首都巴西利亚中心位置,位于其南边的外交部大楼“水晶宫”的门口,巴西总统卢拉陆续迎来一位又一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以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由于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胡锦涛原定两天的巴西行程被临时压缩为一天──上午,胡锦涛和卢拉进行双边会谈并签署两国政府《2010年至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晚上,“金砖四国”领导人举行第二次正式会晤。

虽然时间短暂,此次“金砖四国”峰会达成的成果却较去年首届峰会更为丰富—除通过一项联合声明外,四国开发银行还在峰会上签署协议,希望扩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企业投资领域的合作。此外,四国还首次共同发布统计数据,迈出统计信息共享的第一步。

从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Jim O’Neill)2001年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至今,九年间,这一概念已由经济层面扩展至政治层面,发展成一种全新的新型经济体沟通协调机制。

在此轮经济危机中,“金砖四国”是最早走出危机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已经没有什么重要国际议题的讨论能够脱离这四个国家的参与而单独进行,这几乎成为世界的共识。

但必须意识到,在谋求各自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砖四国”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摩擦乃至矛盾。如何将已逐渐成型的协调机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依然是四国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议召开的背景,恰是彼时前景尚不明朗的全球经济危机。由于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泥足深陷,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扩大自身话语权的机会。

从2009年二季度起,以巴西、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率先走出衰退阶段,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统计表明,2009年“金砖四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机制已经落伍,必须加以改进。”巴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帕特里奥塔(Antonio de Aguiar Patriota)说。

目前四国所追求的,正是一个全新的“民主且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两年来,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一直是“金砖四国”峰会的主要议题。帕特里奥塔将这些机构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四国冀望通过改革,在上述两大机构中享有更多的份额和话语权,并已采取共同行动——认购IMF发行的以特别提款权(SDR)计价的债券。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马静婴   编辑: 黄镰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