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慎言“以日为师”
2008年05月10日 09:3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邱震海:这个以日为师是这几天讲的比较红的一个话题,一个口号,主要是《新京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以日为师”,这个其实我觉得过去一段时间,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以日为师”不是一个新的口号,这是中国现代化,过去百年现代化当中其实日本,如果说中国是日本现代化过程当中一个他者,就是中国过去是日本老师,那么在近代化和现代化中国的过程当中,其实日本也是中国另外一个他者。

所谓他者就是一个参照系数,一个追赶或者一个竞争的学识的一个目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日为师”在近代的中国史上根本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关键是在这一次中日关系重新走出低谷,尤其是这次胡锦涛之后,我们重新提出“以日为师”,我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个人并不反对“以日为师”,我认为“以日为师”我们可以提,但是我个人在这里也要倡导一个,我觉得我们要慎言,要非常谨慎。

因为从一个非常肤浅的层面上来说,我们现在如果说过于的去说“以日为师”,等一下我可以讲,到底“以日为师”概念,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是“以日为师”,如果笼统的提的话,我们会给所有的我们的国民,包括世界的舆论造成一种中国人非常非常肤浅的这么一种感觉。

你不记得过去两三年,我们还是以日打引号说“为敌”,以为所有的日本人,就像刚才我说的,所有的日本人都是错的,所有日本都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到我们的国家元首去访日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以日为师”,这个当然我想,只要有一般教育根底的人都会做出一个现实的判断。

但是我现在想说的是,“以日为师”到底我们要定义它的一个基本的范畴是什么?在哪些领域里以日为师?刚才我讲到,无论是中国的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过程当中,我们都是以日本为师,日本确实,如果说我们中国和日本是同时站在一个起跑点上,1840年-1860年,我们当时都是被西方的列强以船坚炮利打开的我们的国门。

只不过当时中国和日本,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日本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距今正好是140年的时间,30年以后,他就国富民强,26年之后,他就打败了他过去的老师中国。

当时明治维新从物质层面上说是完全成功的,而中国同期开始的洋务运动在30年之后,就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告了一个段落,就是双方决出胜负,北洋海师完全被日本军队所打败。从硬件物质现代化这个层面来说,日本明治维新是完全成功的,这是当年的历史。

从现代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也有许许多多的管理、技术、资金各方面的经验,是从日本学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日为师”完全是对的,我相信,现在许多学者提出“以日为师”也是从这个现代化就物质和硬件乃至管理层面上,“以日为师”,包括现代行政管理制度,也不排除未来的一定程度上的政治体制,日本毕竟是亚洲现代化的第一个先驱。

我们的文明是相通的,我们的文化的思维习惯都是相通的,但是我要提出的是,如果说纯粹是“以日为师”在物质层面上的话,那会非常狭隘,而且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观点:

“以日为师”助推中国改革

如中国失去日本

胡锦涛早稻田大学演讲全文

凤凰评论员解读

亮亮:胡锦涛对日本的认识是清楚成熟的

亮亮:中日关系超出了双边关系的方位

亮亮:与达赖接触为访日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亮亮:胡锦涛演讲以互信为基础  日和则东亚稳

一鸣:从历史角度看未来 中日或步入政热经热

一鸣:中日两国都有互相欣赏的各自层面

日第四份共同文件(全文)

凤凰评论员解读

一鸣:第四文件标志中日走出历史阴影

震海:中日第四份共同文件彰显两国相处之道

震海解读中日第四文件及敏感问题

震海:中日两国关系发展需要克服结构性障碍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