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希望寄托在吃不了苦的二代农民工身上?
2010年02月21日 12:17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评中评第362期

年前我们的做的那个《说出你的春节返乡故事》自由谈,回应不多,看来大家更赞同我们在评中评说的“不用再来看我们的评论了,好好享受这个春节。”这样很好,不过现在多数人恐怕都已经上班了吧,有空还是写写春节的所见所闻吧。虽然谈不上“写下就是永恒”,但普通的生命,也应该留下些痕迹吧——我经常劝人写东西,我也最爱看普通人写的普通生活。

尤其是回农村的朋友,这不是偏向农村人,而是从城市回到城市,区别并不大,到回农村则完全不同。再说了,哪怕不是农民,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份农村情怀。

年前那期自由谈其中一个问题是“和你一样外出打工的人混得怎么样”,还有一个问题是“小镇上的少年和当年的你有什么不同”,今天就想谈谈年轻的农民工。也许是因为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近来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报道多了起来。

经济参考报:内地新生代农民工人数达1亿 不懂农事向往扎根城市

中国青年报:金融危机下第二代农民工生存调查

南方日报:穗公安局调查显示第二代农民工多半不愿返乡

新闻晚报:第二代外来工价值观:挣钱自己用 爱做城市梦

不一一列举,总之挺多的。几个关键词:1亿、不懂农事、不愿返乡、向往扎根城市。点开看,还有热爱时尚,不能吃苦耐劳等细节。今天我把李建华写的《第二代农民工不能吃苦耐劳也许是一种进步》拿来做了头条。报道说,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传义认为不能吃苦耐劳也是这代外来工的一个劣势,但我同意李建华说的“在工作时间超长、在工作中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时时受到威胁等状况下依然坚持工作,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还宣扬吃苦耐劳的美德,实在是一种罪恶。”

更准确的说法,来自李文凯的一篇文章《60年的中国还有什么希望》,他列举了十个方面的希望(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希望,而不少人所说的希望,其实都太一项情愿,而李文凯这篇我以为是比较靠谱的的),其中第三项就是“80后90后”,摘录如下:

这一批被长辈视为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群体,已经逐渐要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一个平稳渐进的环境里,这一代与那一代往往差别不大。但在中国这三十年狂飙突进的节奏中,这一代与那一代的差距则不可谓不大。在种种对80后90后的评价中,袁剑先生的分析最得我心——对于经历过了民族危机政治动荡与物质匮乏的我们这一代来说,改革到今天,已经算是有所交代,但对于物质繁荣与个人自由与生俱来的他们那一代来说,没有感恩戴德,而只会对现实社会的不公不义逐渐感受强烈。他们的这种体验,因此而来的诉求,将是这个国家可能进步的一大动力。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次的一号文件加了一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但这个概念(不管是“第二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提出已经很久了,我印象中最早好像是秦晖在南方周末提出来的——记忆已经很模糊,大概已有十年了吧。回头再看上面那些报道,其实并无新东西,不过就是举例的时候换了一个人而已。

我也不想做分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刚刚搜索找出来一篇我05年写的关于流动儿童存在“城市畏惧症”评论,四五年过去了,这些孩子想必也长大成第二代农民工了,而我并没有什么新鲜话要说,只能继续摘录我从前的文字:

那些跟随父辈来到城市的孩子,已经不太可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被遗弃的时候,一言不发地回到农村。城市不是他们的家,农村也不是。他们对生活的预期远远超过自己的父辈,而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这些话已经被很多人说过,现在我不得不重复一遍,这让我心情变得很糟糕:长久的不公平足以令人失去耐性。

当然,我想还是应该平静下来,和这些孩子们说一些话:曾经,你们的父辈遭遇了更加不公的待遇;现在,当你们遭到同样的境地的时候,认清处境,努力改变它;只有这样,在未来,你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成长。

现在我补充一句:很多中国人,刚过而立,就喜欢把“我们不行了,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这样不好,我们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但并不能卸责,70后、60后、50后们,得给年轻人铺好路。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上期评中评:来说说回家看到听到的那些事

农民工   希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