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现在更注重精神需求,希望依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城市深深扎根 晚报记者 任国强
□据广州日报报道
与十几、二十年前南下广东打工的父辈相比,他们是截然不同的群体。他们手上没有久握锄头、镰刀留下的老茧,甚至已经不会种地;他们不用背负生活的重担,可以潇洒走他乡;他们听着MP4,聊着手机QQ,习惯了城市生活,他们是典型的80后和90后。因为沿着父辈的足迹赴南粤闯荡,他们也被称作第二代外来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更重要的是,在南粤闯荡的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父辈式的衣锦还乡,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希望依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城市深深扎根。
春节期间,记者深入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探访在珠三角打工的第二代外来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并展现他们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择业观、价值观。
◎价值观
安徽徐兵:
买豪宅、开靓车就是成功范本
当同龄人打工赚钱在家乡买房置业的时候, 22岁的徐兵却将打工所得全部变成银行存款。他说,自己想单干,在广州买豪宅、开奥迪就是他理想中的成功范本。
当许多同龄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今年22岁的徐兵,却已经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整整学习了5年。家住安徽省六安市椿树镇草庙村的他,这些年不停地辗转于珠三角各地的小五金厂。初中毕业那年,徐兵便跟着老乡外出打工,刚开始时,由于没有什么技术,徐兵只能选择在一家服装厂打工。
当时,徐兵有一些老乡在附近的五金厂干电焊活儿,这份工作虽然比较累,但工资较高。徐兵找熟人拉关系,得以趁着五金厂停工时“潜入”厂房里,利用厂里的设备学习焊接技术。由于害怕被发现,师傅每天只允许他学一个小时,就这样,一个星期下来,徐兵竟然将很多人一个月也学不会的电焊技术掌握得八九不离十。
很快,徐兵便离开了服装厂,为了学习更好的技术,他开始频繁地跳槽。随后他 “招兵买马”,从老家带了三四个同龄人做学徒。他带的这个 “团队”,实际上算是这家小五金厂的一个焊接车间,由老板负责接订单,然后将焊接工艺承包给徐兵他们做,因此,收入并不固定,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平均算下来,一年的收入有七八万元。
而徐兵的梦想是自己 “办厂”。“我算了下,现在厂房、原材料所有成本加起来,没有25万元开不起来,现在一个人单干风险还是太大。”
◎择业观
四川黄仪容
宁做服务业,不做生产工
年轻气盛,又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这让二代外来工的择业有着更多的余地。黄仪容在制造业企业干了不久便迅速转向服务业。
今年20岁的乐山市人黄仪容就是第二代外来工,她的父亲上个世纪90年代到东莞一家运输公司打了8年工。
而黄仪容则于前年春天来到了广东,先是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的加班,去了顺德的一家熟食品专卖店做营业员,在这里她做得得心应手,几个月后升为店长,工资达到了1800元。
“我在工厂如果要拿到1800元,每天至少要加班3个小时左右,而在专卖店,只需要工作8个小时,而且环境更好。”黄仪容说。
而与她一起工作的小周说,珠三角的打工妹们,基本上都是先在工厂里面做工,不久后,就会有一部分人员离开工厂,去酒店、宾馆、茶楼、餐厅上班,因为这些工作轻松一些,工资也更高。
黄仪容说自己过了年将马上回到广州上班,不过她是坚决不会去工厂了,因为工资相对比较低,而在酒店等场所工作,还有机会学习、认识高素质的朋友,至少有更多见世面的机会。有时单位还会组织去旅游、聚餐、培训,在工厂,由于人多,基本上没有这种条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任国强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