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印度] [日本] |
8月19日,安倍启程对亚洲三国进行“内政损失外交补”、“以国外包围国内”的访问。人们注意到,此次访问的重点在于印度,其目的在于拉印度进入其心目中的“弧”中。
拉拢印度,欲共同防范中国
来到印度,安倍抛出的最大绣球是“共同价值观”。
8月22日,安倍在印度国会做了题为《两洋的交汇》的演讲,其中用尽了对印度的溢美之词,趁机也抬高了日本,其手法就是渲染两国的共同价值观。
安倍称,日本和印度是两大“民主主义国家”,太平洋和印度洋是“自由与繁荣的海”,日本外交正在欧亚大陆周边推动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如今日印要成为其“核心”,共同建设“大亚洲”和“自由与繁荣之海”。按他的定义,“日本与印度相结合,‘大亚洲'将成长为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覆盖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巨大网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合作中极力主张拉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早已成为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经典故事。综观近年来日本对地区合作的态度,其基本逻辑是:“除非日本主导,否则就搅乱它!”如今,印度又被安倍提到了共建“大亚洲”的“核心”国家地位。
安倍的“大亚洲”概念,完全无视东亚作为一个次区域数十年来经济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事实和以“10+3”为中心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现实,也违背了亚洲范围的基本常识,而把美国和大洋州统统包括在亚洲之内。这不能不是一种试图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而构筑巨大意识形态集团的野心之作。
早在2002年11月28日,小泉纯一郎的智囊机构“对外关系工作组”提交的一份题为“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如今日本遇到了“如何对待鸦片战争以来150年间未曾出现的‘强大的中国'的新问题”,“如何应对中国,是21世纪初日本对外关系中的最重要课题”。该报告特意指出,“印度有10亿人口,从其国力和地缘政治立场看是可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实际上,在小泉当政时期,日本政府就已积极诱导日本企业把资金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和印度。日本对印度的ODA资金迅速增加,从而使印度上升为日本ODA的第一大受援国。
安倍上台以来,对中国采取了“两面下注”策略,即一方面着手缓和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冷却的政治关系、确保日本企业不致失去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价值观”外交,包括强化日美军事一体化,倡导建立日美澳印“价值观联盟”和欧亚大陆“自由与繁荣之弧”,极力阻挠欧盟解禁对华军售。在这一“价值观外交”中,印度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
观日本动向:
看印度近况:
反思中国:
作者:
金熙德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