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60年后,印度崛起了吗?
2007年08月22日 09:59新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印度现在大约有50%的劳动力是妇女,这在60年前是很难想像的。1947年8月15日,摆脱长期的外族统治,印度人终于当家作主。60年过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正在实现经济腾飞。高盛公司预测说,印度经济到2015年会超过中国,真的会这样吗?

60年里,这个国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革?现在是到了可以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因为总结印度,某种程度上就是总结我们自己,这两个国家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进步还是停滞,都值得中国学习或反思

一个印度普通家庭的奋斗史

贾延丝的家庭故事是印度亿万中产家庭为生活奋斗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父辈大都贫困,自己则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但也异常艰辛,子女则享受前两代人的奋斗成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发自北京贾延丝·英加尔家的客厅很特别。与其他中产阶级简单的家庭装饰不同,贾延丝家在保留印度文化特色的同时,充满了浓厚现代化气息:西式家具、硕大的根雕、充满异国风味的各种脸谱……显示出主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审美观的与众不同。

今年47岁的贾延丝是《印度斯坦时报》专栏作家,她的家座落在印度南部大城市普纳的一个高级住宅区。丈夫在一家公司担任工程师,经常被派往亚洲其它国家。两个女儿目前均在美国读大学。

贾延丝一家在印度应该算中产阶级。按照印度官方口径,在印度像贾延丝这样属于中产阶级的人数大约为3亿。

尽管贾延丝一家现在吃穿不愁,甚至拥有三辆轿车,但是回到她的父辈时代,看书时连座台灯都没有。

路灯伴父亲考上大学

贾延丝的爸爸是家里的独子,家境贫寒。虽说现在印度几乎村村都通上了电,然而,在贾延丝父亲上学的年代,村里能有个路灯就不错了。所以,他经常在路灯下面读书。

家里没钱,多亏父亲的姨妈资助他才顺利地读完大学。毕业后靠着自己的勤奋,贾延丝的爸爸通过公务员考试加入到印度电信部。退休前已经是泰米尔纳德邦马杜赖市电话局总经理。

生活条件的改善首先从电话开始,由于供职电信部,贾延丝家安装了电话,而且拥有固定金额的免费电话。“邻居们羡慕死了。”贾延丝回忆说。

随着印度的通信业迅猛发展,到2006年印度的电话普及率几乎已经快赶上15%的全球平均水平,达到1.3亿用户。这在几十年前,是根本无法想像的。

从“别浪费”到“别管多贵”

贾延丝的父母非常节俭。“印象中父亲只有2条裤子和2件衬衫,他工作时轮流换着穿。”贾延丝记得,父亲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能浪费电去读故事书,应该把电用来学习。

但对于子女教育,父亲却很舍得投资。“父亲总是说:‘如果你需要钱买书,我马上就给你买。’”贾延丝回忆说。也许是贾延丝学习特别刻苦,在12年的学校生活中,她只看过3部电影。

如今印度的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印度经济繁荣的引擎,他们的消费理念完全不同于父辈。当贾延丝的孩子出世后,她给两个女儿的标准回答便是,“别管多贵,想买什么告诉我就行”。

从电视机到iPOD

1983年贾延丝结婚时她和丈夫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20年后,当女儿上大学时,我们已经有3辆小汽车。”贾延丝说:“两个女儿都有手机、iPOD,每个人的房间里都有一台电视。我记得我是1983年到新德里时才有自己的电视。”

而童年时和一群人看电视的场景,贾延丝更是记忆忧新。“我堂兄家是我们家族中第一个拥有电视的。每个周末,邻居、小孩、佣人大约50个人将会挤到他家的客厅去看。”贾延丝笑着回忆说:“哈哈,当时,他们家没有任何隐私。”

现在,即便是在印度乡村,电视机也已经不再算是稀罕物,已经成为村里婚礼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家电。

忘掉自己的性别

贾延丝的母亲当年出嫁并没有电视机作为嫁妆,甚至连书都不让读。“按照当时的传统,女人是不能读书的。”贾延丝说。不过由于贾延丝的外公是一个拥有两个硕士学位的梵文学者,所以贾延丝的母亲才被允许接受了初等教育,但直到她40岁的时候才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并获得了大学文凭。

初中毕业后,才13岁的她按照贾延丝外公的安排嫁给贾延丝的父亲,一个21岁的乡村学校教师。“她是我们家族最后一个童年新娘。”贾延丝说。尽管童婚自1929年起,在印度就算是违法,但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童婚现象在印度仍然屡见不鲜,而包办婚姻则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妇女在印度的地位可想而知。按照印度传统,中产阶级以及上层社会通常不让他们的妻子出门工作。贾延丝却不屑于向传统社会观念屈服,她以出色的表现成为印度第一代从事新闻职业的女记者,当然,在成功的背后,她也经受了很多难以想像的屈辱。

1987年,已婚的贾延丝一踏上记者的岗位,就被看成一个异类。印度媒体向来都是男性的天下,遭到男同事的排斥也就成了预料之中的事,即便是几年后,被派到《印度时报》的子报《星期六时报》担任副主编时也不例外。她的到来立刻遭到该报主编的抗议。“我的部门不能成为已婚妇女的垃圾堆场。”贾延丝记得那位男主编这样对她说。1999年,贾延丝已经坐上印度《经济时报》副总编的位置,但还是有人对她嗤之以鼻:“我不知道她是对执行总编施展了什么样的魔法。”

对付这种指责的最好办法就是“忘掉自己的性别”。贾延丝记得,那时她和40多个男记者挤在一个大房间里,不光要忍受呛人的烟味,还要学会听他们讲脏话,有时还要像男人一样坐在记者俱乐部里和主编喝酒到很晚……

如今,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在城市里的各个部门大约有50%的劳动力是妇女,在媒体行业妇女比例更大。尽管在农村,家庭通常仍然不会允许妇女出外工作。

印度从60岁开始变年轻?

如果说贾延丝还为自己前程担忧,她的两个女儿可以说真正是无忧无虑的一代。“她们经常早上7点才睡,我一个女儿最大的愿望竟然是希望六天不睡觉,晚上用来做《印度时报》上的那种填字游戏。”贾延丝说:“我的父辈却还是要早起拜神,穿着老派的衣服,这就是差别。”

贾延丝的家庭故事仅仅是印度亿万家庭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印度人的奋斗与拼搏精神,以及不同时代的人在生活、思想和消费理念方面的差异。

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60岁的年轻印度》,他援引毕加索的那句“人从60岁开始变年轻”的话指出,“一种类似的情况现在似乎正发生在印度,至少在经济领域是这样。”

是的,在独立后的前30年,印度经济一直是以被戏称为3%~4%的“印度式增长率”增长,而在实行经济改革之后的整个上世纪90年代,其经济增长率提高至6%~7%,到2002~2006年平均增速达到7.5%,与此同时,印度的贫困率从70年代中期的55%降至目前的26%。

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对于印度经济崛起并不像对中国那样有信心,但是这并不妨碍印度经济可望进入持续高增长时期。随着经济的振兴以及中产阶级人口不断壮大,印度正在作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