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中国基金业“创新”快车道上的隐忧
2009年10月10日 01:56南方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张 桔 北京报道

1.97亿与146.87亿,这是内地创新基金史上首募金额最小与最大的两只,2006年11月首只QDII基金试点华安国际配置首募1.97亿,2009年5月长盛同庆首募146.87亿。

2009年,创新基金发展迎来历史性高峰。年初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年内鼓励基金公司产品和组织创新,5月份登场的长盛同庆以正式发行一天接近150亿的规模惊艳业内外,8月17日晚,ETF联接基金火线开闸,准生证下发当日就有交银施罗德和华安两只ETF联接基金获得批准发行。9月17日,顶着内地首只分级指数基金光环的瑞和沪深300正式发行,公司规划设计募集约120亿的规模,但记者了解到最终募集大约为32亿。

“创新基金是为了解决2007年封闭式基金的后续产品问题出现的。”好买理财基金分析师曾令华向记者表示,“真正的创新基金就是针对于封闭式基金范畴的,从其不长的发展历史上看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以瑞福分级和长盛同庆为代表的分级式基金,另一类是以大成优选和建信优势动力为代表的设立了救生艇条款的创新封基;还有一类是以华夏复兴、工银瑞信红利为代表的具有试验性创新性质的基金(这类基金规定第一年封闭运作),此外还包括后来富国基金所发行的封闭债基富国天丰。”

某位基金界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从更为广义的角度理解,基金的创新最早是从开放式基金领域发展起来的,例如早期曾风靡一时的伞型基金,当时一只基金下面能同时挂好几只基金,不多占用发行基金宝贵的通道资源;后来汇丰晋信和大成基金将生命周期基金概念植入到内地,后又以华夏基金为首着力研究开发内地的ETF基金,这些发生在开放式基金领域的种种举措也应该被列入广义创新范畴之内。

“我认为内地创新基金应该始于2004年5月发行的兴业可转债基金。”安信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向记者表示,因为之前公募领域存在的股票、债券、混合、货币等类别的基金早在国外已有,可转债本身包含着期权的复杂设计,以其为主要投资方向在当时属于创新。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尚健将创新基金的发展归结于长尾效应。即随着科技的创新,一些在过去时代隐形的市场需求不断被发掘出来,小众产品不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同时创新产品由于缺乏成功参照物,无论在审批周期和基金募集等各个环节都面临不确定性,而基金募集很可能将影响到公司短期的规模,中间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过程。

根据记者了解,创新基金从酝酿、设计到降生落地大都经历了一段不短的历程。例如近期正在市场发行的瑞和沪深300从报会到最终发行经历了两年的时间。

“新味”有多浓?

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分析,热衷于搞产品创新的基金公司可能在基金业绩做到一定净值的瓶颈阶段规模难以再突破,而剑走偏锋发行创新基金产品不仅能满足特定投资者的小众投资需求,而且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规模效应,例如长盛同庆一日募集147亿。

已成功发行某创新基金的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基金公司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想法去发行设计创新基金,特别是在当前基金产品已经严重同质化倾向下,做特色产品很有可能能吸引到市场眼球,或许是规模突破的一条捷径。

然而面对创新基金产品的发行需要百手起家,从基金的发行、销售的渠道到交易系统的配合、直到流程的制定,甚至原有的制度框架都需要重新的突破和完善。记者了解到,以国投瑞银和长盛两家发行分级产品的基金公司为例,其在产品推介时遭遇到诸如“产品太复杂”听不懂的抱怨,甚至带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为此公司方面需要付出的工作量是一般非创新型基金的数倍,相比交易方式的创新,结构设计上的创新需要铺陈的人力物力消耗更大。

但对于设计了提前封转开条款的另一类创新基金大成优选和建信优势动力来说,“新”味似显暗淡。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设计提前封转开条款目的就是确保发行的首募效果,由于中国封闭式长期存在着较高的折价,更多的封基并非想持有基金到期,因此没有有效的折价率控制手段难以吸引这部分以套利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入场投资。

某券商分析师也向记者表示,表面上,这类类救生艇产品主旨是控制相关产品的折价率及上市后的波动范围,但实际上并不会因此带来实际的净值增长。但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原因,大部分封闭式基金产品的发售主渠道并不在银行,而基本通过券商渠道走,尤其在股市二级市场行情不好时,折价预期的存在让新发封基变得难上加难。

相比结构设计的创新,年内的另一项创新主要来源于ETF的相关配套产品(ETF联接基金),业内人士更多将其仅看作是一种渠道或交易方式上的创新。记者了解,今年已有三只ETF基金获得批准,分别是工银瑞信上证红利ETF以及交银施罗德和博时的各自一只ETF基金。而8月19日同时还有两只ETF联接基金获批发行,分别来自于华安和交银施罗德名下。“相比于分级基金的实质性创新模式而言,ETF联接基金只不过是一种外生性的创新方式,最大的受益者是银行渠道和普通的基金投资者。”刘明军如是表示。

深圳某不愿意具名的基金资深人士提醒,如今风风火火的基金创新潮切忌重蹈当初伞形基金的覆辙,伞形最初也是借鉴于国外成熟基金的模式,国外的伞型基金不存在审批问题,一只伞型基金下面可以挂很多只基金;但产品模式没有经过中国特色化处理,国内由于审批制存在,发伞型基金的公司实际上相当于一次多发了好几只基金,这就招至未发同类基金的公司抱屈显失公平。时至今日,市面上伞型基金只有泰达荷银、招商和嘉实旗下的伞型基金。

舶来品的艰难本土化

对于受到持有人较为广泛认可的分级基金模式。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在美国市场,结构化分级产品应用最为成功的例子就是封闭式基金。这种分级结构一般将基金分为优先级和普通级两个级别。优先级作为融资的手段,相当于投资者购买了由基金所发行的债券;普通级则获取与投资标的走势相关的收益并承担风险。普通份额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而优先级只在一年的固定时间内接受申购和赎回。

晨星基金分析师陈琴表示,国内分级基金与美国分级基金最大不同在于,国内的基金由于是契约型结构,不能直接通过负债进行杠杆投资,主要是通过风险收益的不同设计来达到放大杠杆的目的;而美国的基金一般是公司型,可以直接通过负债进行杠杆投资以提高收益。

记者了解到,国投瑞银在最初设计瑞福分级基金时,也曾考虑到顾及银行渠道客户担忧折价,因而并没有在瑞福优先这一级产品上考虑网上挂牌,而是设计每年通过开放申购赎回一次来增加产品的流动性,这也造成公司在每年夏天开放申赎日临近时,公司要做大量产品说明会和投资者教育工作。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 桔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