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陈元:拒绝政府同僚的项目贷款是很难的事情
2009年08月15日 18:4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8月15日《问答神州》:问答陈元(下)

主持人:吴小莉 (凤凰卫视主持人)

本期嘉宾:陈元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

吴小莉:有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净利润比1997年增长了25倍以上。在2003年和2004年,香港权威财经杂志《亚洲金融》也曾经连续两年将国开行评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然而,就在1998年之前,这家银行却曾经深陷困境。《华尔街日报》曾经有一篇文章描述当时的国开行说:这家银行已经将大多数的原始资金消耗怡尽,坏帐堆积如山,并且一向对政府的项目言听计从。

解说:1998年初,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陈元忽然被国务院领导找去谈话,希望他能够赴任国开行行长。

吴小莉:那时候是谁跟您谈话的,希望您到开发行来最大的期望又是什么那时候?

陈元:当时朱镕基总理找我谈的话,朱镕基总理希望我到开发行来,把国家的这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部分搞好,我当时感到了两个重要的担子,第一个就是国家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你必须保证这些建设能得到融资支持,就是说这些重点项目你都必须给钱,另一个重大责任我就觉得,我也知道过去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里头是没有多少市场机制的,你要去到开发行,你必须从头建立起这样一个市场机制,那么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可能是更难的一个责任,所以我就带着这样一个挑重担的心情到了开发行。

解说:陈元告诉我,在当时很多借款人的心目中,这家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就如同政府的第二财政,是可以借钱不还的免费午餐。在上任之初的1998年3月,国开行的不良贷款率曾经一度高达32.6%。

吴小莉:当时看到这个数字您怎么样的第一个反应?

陈元:我第一反应就是头大了,我想一个银行要是有30%几的不良资产,那这个恐怕就难以持续下去,很快地就会出现大问题,当时大概有一千七百亿不良资产。

吴小莉:当初您有一千多亿的不良资产,又是都是国有企业,那时候很多的行内的行员也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政策性银行,本来就应该有一个政策性的支持,这种催款或还款的能力并不是第一考量,当时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不同的声音?

陈元:是这样,是这样,当时大家议论当中还有这样的担心,说开行可不要变成一个讨债队,这个当时我在想,开行要想资产优良的话,讨债是必少不了的,但是最好我们能够做到让所有的借款人能够自觉自愿的还债,因为讨债并不会产生新的现金流,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楚它无法归还贷款之后,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及时地把这个问题包袱解决掉,要么是核销,要么就是大范围的重组贷款。

解说:1999年,为了完成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改造,中国财政部设立了4家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剥离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也正借着那次机会,国开行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次进行了1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的剥离。而随后,一个偶然的尝试,他们也摸索到了一个利用地方政府力量来化解不良贷款的方式。

陈元:天津夏利的化解对我们开行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商业银行来说这简直是不可化解的,因为夏利汽车的市场销售在逐年地下降,它的车型,它的技术含量,还有它的成本都使它无法支撑住当时的这个市场竞争,我们呢,这个跟两任天津的这个书记,市长,来反复进行讨论,合作,我们跟他说,你需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要很多的这个旧城区的改造,我们可以给你一百多亿到二百亿的资金,你帮助我们把那20亿的不良贷款化解了,这个谈判谈了差不多一年,最后一笔一笔地算,这个市政府把它能调动的所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这个部门承担多少,那个部门承担多少,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这个干干净净的化解,我们把这故事讲给外国的投资银行,他们听了都目瞪口呆,说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说在中国就能做到。

回忆往事:

受朱镕基委托临危受命 上任初面临国开行高额不良贷款

利用地方政府化解不良资产 令投行目瞪口呆

发起改革风暴 国开行运作不用现金

谈政策:

从没考虑过收购深发展银行

最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是推动金融监管

现在还没有想接受境外投资者的资本

展望未来:

国开行成为商业银行后还会偏向政府

未来以投行身份带优质资产到香港上市

问答神州专访陈元(上集)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