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放农村四十年后回乡纪事
2008年12月29日 09:51 】 【打印

1970年的秋天,我们下放农村两周年了,第一批招工回城开始了。从此,我们首批下放的知青,历经数年分批回到了各个城市,分到了各个单位,又走上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经过四十年,都是五十几岁年纪的人了,大家利用这次集中回农村之际,汇集到一起,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叙谈起各自的生活情况。

知青虽然陆续招工回城,但平静的生活没过多少年,就遇到企业改制,工人下岗。我们中的多数人没有学历,缺少技能,又到了四十多岁,失去了工作岗位,没有了工资,孩子要上学,自己要交社保金,生活陷入了新的困难。一个当年男知青中年突然因病去世,有几个当年女知青配偶死亡或离异。有一个当年女知青,因为家庭社会关系问题,回城比别人晚了几年,丈夫去世后,自己下岗,女儿工作无着,债主上门讨债。但她在丈夫死后,仍然接来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顾的公公,细心加以照顾,竞意外得到收获,才得以摆脱困境。我们中年龄最大,学历最高的一个男知青,招工后分配在水泥厂。他一进厂就刻苦钻研技术,三十几岁了,还上电大提高学历。他下海支援乡镇企业时遇上治理整顿,接着又被查出是癌症,事业未成,生活无着,在极度的艰难中,他不甘自弃,以超人的毅力,奋力拼搏,取得了抗癌胜利,并以自己的抗癌经历写出了自传体小说,出版发行后获得社会好评。在抗癌过程中,他考取了国家注册建筑监理师资格,晚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有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收入。经过数十年的奋力抗争,走出了一条壮观的人生道路。大家感慨:回城后,依然苦,仍然难,但,再苦,没有当年下放时在农村苦;再难,也没有当年下放时在农村难。历经三十年,城市的改革终于越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这代知识青年,50岁以后生活也终于进入了平稳期。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人安住了下来;大多数人已退休,进入社保拿退休金,心安定了下来。上上下下,坎坎坷坷,风风火火,50岁以后才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四十年后回到农村,我们也亲眼目睹了向阳村的巨大变化。一些农民已建成和在建的乡村楼房比城市还好,再不要去住烟炕和驴棚了。拖拉机在田野里突、突、突地奔跑,农民也不再整天扛着大扁担了。我们回去时所见到的父老乡亲,人人脸上都流露出溢于言表的灿烂笑容。

四十年后,怎么来看待当年的知青下放呢?交谈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当年的知青生活,不是最美好的,但是最难忘的。生活虽然艰苦,劳动非常繁重,但确实使我们经受了锻炼。以后,无论是多么顺利,无论是多么困难,生活的轨迹中都留下当年下放的深深印记。

无论你生在哪个时代,都要勇于面对它。我们这代人的不幸,是遇上了"十年动乱";我们这代人的幸运,是完整地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命运。我们在回城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文凭,没有专业,先天明显不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培训提高和持之以恒的努力,18人中超过三分之一成长为专业技术工作者、劳动模范和有关方面领导干部,还有的走上高级领导干部岗位。当年,许多人还背负着家庭出身不好和社会关系复杂的政治包袱,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经过了知青下放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去下放,但希望自己的后代,要知道当年下放;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经历过改革开放,虽然经历了还要能够认识改革开放。虽然我们的后代不会再被下放,但他们要继续参与改革开放。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我们自己命运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四十载人生道路后的感悟吧!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何本初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