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本初:知青下放农村四十年后回乡纪事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金秋十月,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一群四十年前下放在安徽省定远县西三十里店乡向阳村的知青,从蚌埠、滁州等地又一起来到了当年下放的地方。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早没有当年的激情,但当车子到了村庄,看到来迎接我们的乡亲,握住他们的手,心中还是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离别近四十年了,当年的乡村起了什么变化?当年一起干活的青年,生活上帮助过我们的房东,当年的领导,还有哪些认识的人?他们还在吗?他们的情况好吗?我们都想见见,都想当面道一声问候。 评论】【点击进入全国知青地图,来建设您的知青点吧!

当年的知青生活,不是最美好的,但是最难忘的。生活虽然艰苦,劳动非常繁重,但确实使我们经受了锻炼。以后,无论是多么顺利,无论是多么困难,生活的轨迹中都留下当年下放的深深印记。
知青图文故事征集邮箱:zhiqing#ifeng.com(#改为@)上传老照片】【评论

我们是1968年初冬首批下放农村的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由于农村几乎没有空余的房子,知青都是几人一组,分散在各个村民组,有的被安排住在农民家,有的住在烟炕,我和另外两个男知青,安排住在曾经养过毛驴的小屋。小屋虽又小又旧,但周围的环境很好。水井离得近,门前就是一个大水塘。夏天涨水时,农村孩子在塘口流水处逮鱼摸虾,以很低的价钱卖给我们。【查看详情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虽然是在收获的季节,饭也不可以放开吃。每天只能按照一定量的米下锅,吃饭时每个人按照大致的数量去盛,虽然大家都很注意了,由于各个村民组下工有早有迟,18个人又不能都在同一时间吃,后来的人经常不是没有菜,就是饭不够。虽然如此,大家也很谅解。我们这个知青集体,由于缺乏组织领导和物质基础,完全靠自我安排,只维持了3个月时间就解体了。分开时,大家的心情是复杂的,分开后,各自又都回到原来的住处。 【查看详情

"十年动乱"期间,缺粮无油是常年的事。春天里,有的人家甚至连买盐的钱都没有。我记得有一户姓薛的人家,家徒四壁。全家四口人,冬天床上仅有一条薄薄的被子,大人小孩都无衣出门。当粮食不够时,国家首先供应我们知识青年,供应农民的,时间晚,品种也差。身在农村,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农村真落后,农民真苦。我们知识青年下放在农村,生活虽然不好,但比较绝大多数农民还是好多了。虽然如此,乡亲邻居还是乐于在生活上热情帮助我们。 【查看详情

下放农村的当年,有一点特长的知识青年,都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排练了《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样板戏,也排练一些自编自演的小节目。虽然演员的服装、演出的道具、灯光条件都很差,连麦克风也没有,但在那个文化生活及其匮乏的年代,演出很受群众的欢迎。我们在本村演,到邻村演,到水利工地演,到山里的方家花园部队为解放军演,还几次演到了定远县城。宣布"九大"召开的当晚,我们踏着厚厚的冰雪,步行30里,一路敲锣打鼓走到定远县城,代表贫下中农群体,对"九大"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查看详情

………小韩说:"肚子饿了,瓜园不是离得很近吗?我们去搞几个瓜来吃。"上海知青小王说:"小何是瓜园的,让他去要几个。"小韩说:"要什么!自己去摘几个,晚上又没有人看。"我说:"怎么没有人看!"小韩说:"就你胆小,搞几个瓜吃还要什么紧吗?"于是我们几个大摇大摆的走到了瓜园边。看看没有人,赶快下去找瓜。晚上看不清楚,刚找了会,只听到田头响起急促的脚步声,还有人喊道:"偷瓜的,胆子不小!"这是小曹的声音。到底是做贼心虚,我将手中的瓜一扔,也顾不得许多,赶快就跑。 【查看详情

初冬的一天,又要上山砍草了,我在做准备工作。良佑说:"今天不要带饭,中午有好东西吃!"将近中午了,良佑从包中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那是一个在医院常见的给病人输液的瓶子,良佑神气地说:"看!就是这个。""这个怎么能当饭吃?""怎么不行?你看,这是葡萄糖水,生病的人用它都可以不吃饭,我们好好的人喝它不比吃饭有营养吗?这是从我婶婶的医院拿来的!" 【查看详情

回城后,依然苦,仍然难,但,再苦,没有当年下放时在农村苦;再难,也没有当年下放时在农村难。
知青图文故事征集邮箱:zhiqing#ifeng.com(#改为@)上传老照片】【评论

沿着村前的小路,我们首先想去看看刚到农村时住过的房子。现在,我们再来探寻当年住过的房子,时过境迁,房子早不在了,水井也不在了,只有水塘挖得更大,一切早变样了。 【查看详情

四十年后回到农村,我们也亲眼目睹了向阳村的巨大变化。一些农民已建成和在建的乡村楼房比城市还好,再不要去住烟炕和驴棚了。拖拉机在田野里突、突、突地奔跑,农民也不再整天扛着大扁担了。我们回去时所见到的父老乡亲,人人脸上都流露出溢于言表的灿烂笑容。 【查看详情

从下放第三年开始,我们知青招工的招工,上学的上学,陆续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凤阳山。参加工作后我有了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我游览了宜兴的张弓洞、善卷洞,江西彭泽的龙宫洞,游览了张家界的黄龙洞。这些洞千奇百怪,各具特点。尤其是黄龙洞,规模之大,洞内景观之奇绝真是难以想像。但每次参观岩洞都令我回忆起韭山仙人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开始我不多其解,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产生这种感觉这是和我初探韭山仙人洞相比较而产生的,我的记忆中始终忘不了的还是相隔四十年前的那次初探。 【查看详情

1970年的秋天,我们下放农村两周年了,第一批招工回城开始了。从此,我们首批下放的知青,历经数年分批回到了各个城市,分到了各个单位,又走上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经过四十年,都是五十几岁年纪的人了,大家利用这次集中回农村之际,汇集到一起,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叙谈起各自的生活情况。 【查看详情

知青虽然陆续招工回城,但平静的生活没过多少年,就遇到企业改制,工人下岗。我们中的多数人没有学历,缺少技能,又到了四十多岁,失去了工作岗位,没有了工资,孩子要上学,自己要交社保金,生活陷入了新的困难。一个当年男知青中年突然因病去世,有几个当年女知青配偶死亡或离异。有一个当年女知青,因为家庭社会关系问题,回城比别人晚了几年,丈夫去世后,自己下岗,女儿工作无着,债主上门讨债。但她在丈夫死后,仍然接来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顾的公公,细心加以照顾,竞意外得到收获,才得以摆脱困境。 【查看详情

我们中年龄最大,学历最高的一个男知青,招工后分配在水泥厂。他一进厂就刻苦钻研技术,三十几岁了,还上电大提高学历。他下海支援乡镇企业时遇上治理整顿,接着又被查出是癌症,事业未成,生活无着,在极度的艰难中,他不甘自弃,以超人的毅力,奋力拼搏,取得了抗癌胜利,并以自己的抗癌经历写出了自传体小说,出版发行后获得社会好评。在抗癌过程中,他考取了国家注册建筑监理师资格,晚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有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收入。经过数十年的奋力抗争,走出了一条壮观的人生道路。 【查看详情

大家感慨:回城后,依然苦,仍然难,但,再苦,没有当年下放时在农村苦;再难,也没有当年下放时在农村难。历经三十年,城市的改革终于越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这代知识青年,50岁以后生活也终于进入了平稳期。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人安住了下来;大多数人已退休,进入社保拿退休金。上上下下,坎坎坷坷,风风火火,50岁以后才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查看详情

四十年后,怎么来看待当年的知青下放呢?交谈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当年的知青生活,不是最美好的,但是最难忘的。生活虽然艰苦,劳动非常繁重,但确实使我们经受了锻炼。以后,无论是多么顺利,无论是多么困难,生活的轨迹中都留下当年下放的深深印记。

无论你生在哪个时代,都要勇于面对它。我们这代人的不幸,是遇上了"十年动乱";我们这代人的幸运,是完整地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命运。我们在回城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文凭,没有专业,先天明显不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培训提高和持之以恒的努力,18人中超过三分之一成长为专业技术工作者、劳动模范和有关方面领导干部,还有的走上高级领导干部岗位。当年,许多人还背负着家庭出身不好和社会关系复杂的政治包袱,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经过了知青下放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去下放,但希望自己的后代,要知道当年下放;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经历过改革开放,虽然经历了还要能够认识改革开放。虽然我们的后代不会再被下放,但他们要继续参与改革开放。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我们自己命运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四十载人生道路后的感悟吧!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