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败国德日偃武修文 创造30年经济奇迹
2009年09月08日 20:51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3、电气和机械电子工业

就工业产值而言,西德的电气工业是仅次于前两个工业的第三大部门。

西德电气工业中,最有名的两家公司是西门子公司和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西门子公司是由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西门子于1847年创建的。二战后,该公司成为西德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1985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546亿马克,是世界第5大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是于1867年因通用电气公司和无线电器材公司合并而成的。该公司是西德第二大电气公司,也是世界上的大公司之一。

机械电子工业在西德起步较晚,不如日本那样发展迅速。60年代末期,日本的电气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纺织工业。1981年,其总产值突破10万亿日元大关,很快发展成为与汽车和钢铁工业并驾齐驱的主要产业。

日本家用电器产品的特点是,价廉物美,质量优良,更新换代快,种类多样化。从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空调机到彩色电视机、盒式录音机、立体声音响、摄像机、照相机和电子手表,均行销全球,深受欢迎。索尼、松下、三洋和日立等名字已家喻户晓。Made in Japan

的产品几乎成了No.1的代名词,大有当年英国货的气势。

日本电子元件和电子计算机工业,也发展迅速,后来居上。经过60年代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发明创新后,70年代时日本已基本赶上了美国;80年代末,除大型电子计算机之外,日本已处于暂时领先美国的优势地位。

4、钢铁工业

二战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盟国的管制,1947年西德钢产量只有307万吨;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盟国管制的取消,使西德的钢铁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同年钢产量猛增至2134万吨,超过英国而仅次于美国;1974年,钢产量达到5323万吨历史最高点。

1985年,西德钢铁工业的营业额为648亿马克,位于运输机械、化工、一般机械和电气工业之后,居第5位;同年,钢产量为4050万吨,居世界第5位。

西德最大的3家钢铁公司是蒂森公司、曼内斯库公司和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创建于1871年,1985年其营业额为129亿美元,是西方国家中第4大钢铁公司。曼内斯库公司战前以生产无缝钢管而闻名,1981年的营业额为65.9亿美元。克虏伯公司则是德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商。战后,该公司一度被没收,后在西德政府支持下得以重建。1982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69亿美元,是世界第7大钢铁公司。

二战前,日本已拥有290万吨炼铁和968万吨炼钢的能力,但钢铁设备大部分毁于战火之中。1946年,日本钢产量仅56.4万吨,居世界第14位。战后初期,日本在恢复经济时,推行重点倾斜生产政策,钢铁工业由此迅速发展。1953年,日本的钢产量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日本的钢产量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西德,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钢铁生产大国。1973年,日本的钢产量达到1.19亿吨的最高点。到1977年,日本的炼钢设备生产能力已达到1.6亿吨,与美苏不相上下。1980年,日本钢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3%,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0.9%。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从900万吨发展到突破1亿吨大关,美国用了55年,苏联用了33年,日本仅用了17年。日本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原燃材料几乎全靠从国外进口,例如,80年代初,炼焦煤和铁矿石的进口量,分别占消耗量的90%和99.7%;

(2)生产设备大型化,70年代以后,世界最大的10座炼钢高炉中,日本就占了7座,其中新日铁2座,川铁2座和住金、钢管、神钢各1座;

(3)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从钢产量来看,虽然日本居世界第2-3位,但其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等,均超过美苏,居世界首位。

5、造船工业

从19世纪50年代到二战前,英国一直是海上强国,不仅其造船工业居世界第一,而且其商船吨位也居世界首位。

                 表5-26   1850-1938年英美法德日商船拥有量(千登记吨)

                    年份     1850   1900  1910   1920      1929     1938

                 国家

                英国         3565   9034  11700  17955     20132    17733

                美国         3206   4685   6810  14806     14945    13288

                法国          688   1038   1463   ——      3303     2840(1937)

                德国          ——  1942   3000   ——      4058     3928(1937)

              日本          ——   542   1234   3047      3862     5140

                资料来源:《各国技术经济比较》,第8-9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