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破潜规则:40年前中国巧妙击破西方化肥垄断
2007年08月11日 11:10文摘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工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联系也日益加强。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随之产生。面对贸易纠纷,我们应如何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发生在40多年前的中日欧“化肥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中国化肥需求大增

据从德国国家档案馆获取的美国解密文件———第807号情报记录披露,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政府,决心解决粮食问题,出台了重大的农业发展计划,这使得化肥进口量迅速增长。仅就氮肥来说,中国的进口数量从1964年的40万吨增长到1965年的50万吨,到1967年可能增长到94万吨。

这说明,尽管当时中国因为“文革”而政治动荡,但党内还是有一些人顶住压力,很好地贯彻了农业发展方针。一些西方观察家一直怀疑,“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影响之一是牺牲农业计划,并集中主要资源用在军事工业计划上。但是,中国化肥进口的持续增长,加上中国的谷物进口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些证据消除了西方的怀疑。

想瓜分中国化肥市场

解密的档案显示,中国进口化肥量日益增长,使当时世界化肥市场的价格非常坚挺。不过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技术虽没出现较大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新技术却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化肥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产能。

按常理来说,这将导致世界化肥价格的急剧下降。但西方生产商却努力维持化肥的高价。据解密档案披露,1966年10月,欧洲复合肥协会(欧洲一家主要从事化肥生产和销售的超级企业,形成行业垄断地位)的代表,就频繁地与日本工业家接触,双方经过多次磋商,在日本私下达成了划分中国市场的计划。

在一项秘密的口头协议中,双方一致同意划分中国市场———世界市场硫化氨每吨是48美元,给中国的折扣限制在每吨5美元之内(也就是不低于43美元)———如果中国按此价格进行交易,将会是西方潜规则的受害者。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