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为何在中国这种地方的投机客特别多

2018-05-05 16:22:27 凤凰网历史 小手

前些时候,漫威主演们来到上海做宣传,事后前去追星的粉丝们被爆出随地乱扔垃圾。本身这事确实值得反思,但是微博ID“洁洁良”却因此大爆粗口,甚至将中国人成为“支那人”。这瞬间引爆了网友们,群情激奋之下,一些网友选择使用过激的违法手段,将其真实姓名以及本科院校全部人肉了出来。

没想到透露出来的身份比其言论更让人震惊

谁也没先到这个“精日”居然是有着一套漂亮履历的优秀党员,其男友有着类似的倾向还准备考公。在大众心中,这种对着国家有着浓重怨恨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loser,把自身失败的原因归咎到国家和体制上的人,才会这么傻。但是,洁洁良和其男友显然是体制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件事情,凭借其人脉与履历,将来平步青云,走向人生巅峰是完全有可能……

回过头,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身为既得利益者,居然这么憎恨这个让他们受益的系统。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书,这种“双面人”比比皆是。

谁能想她仅仅是看上去“又红又专”呢?

体制为什么吸引人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体制吸引人?是因为公务员报酬高嘛?但是仔细一查,我们却发现公务员有很多岗位的工资其实并不高,海南公务员前年人均工资是65383元正科每月5400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实不算很高,哪怕加上公务员的福利体系,也不至于到百多人争夺一个岗位的地步。

国考年年都热

答案出在权力上。过去一般认为科举是中国古人想出的下层通往高层权力的上升通道,可是为何独独东亚大陆特别热衷此道?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一个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度。不同于欧洲、日本的封建系统,中国的权力(power)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在这个权力体系中,体系各部分获得的权力大小,取决于其离权力中心--与皇帝的关系远近。而这一体系有其明显的边界。非体系中的普通人,能够进入体系的唯一主要途径就是科举考试。换言之,科举就是中国古代进入权力体系,并得以分享权力的入门筛选机制。

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度,也永久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众所周知,自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与汉代以来的察举制有相当多的差别,其最大区别是科举为自荐,察举为他荐。科举是“怀牒”自举,排除了地方官员的推荐权,使士人能够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

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在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明清时期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

国考千军万马独木桥的模式,被广泛地认为是现代版科举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举制度和中央皇权是息息相关的存在。科举制度其实就是进入中央皇权为核心的权力体系的入门筛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够进入皇权体系,分享权力。获得凌驾于普通“民”之上,掌握权力的“官”的身份。

中国和欧美不同,自古没有多元化的上升渠道:欧美视为成功标杆的大资本家在中国人心中没有地位,甚至连穿衣吃住都要低人一等,商业被视为贱业;至于玲琅满目的各类艺术家头衔,在中国不过是官员们用了陶冶性情,加持名望的附属品,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也只是大众心目中的优伶匠户。所有人的目光自然只会瞄准了唯一的上升通道。

当然,公务员属于铁饭碗也是重要因素

偏偏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大政府国家,国家垄断大部分社会职能。既然有这么大的权力,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官吏/公务员去管理,人多嘴杂,大量投机客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

别以为这些投机客只是每天喝茶看报,尸位素餐,无关大局的蠹虫而已,有时候他们人多能量大,还真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下面就来看看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任用投机亲戚与门生的王安石

由于变法需要大量的人才,王安石大胆任用那些拥护新法的“新进之士”,越级提拔,从低级官员中选拔人才,打破按资升迁的惯例,把精干的低级官员提拔到上层机构中来。作为杰出政治家的王安石,其初衷或许不是想借姻亲来巩固自己的权势,但是事实上,很多姻亲却因为他,纷纷得到重用。

王安石人品或许不差,但其很多做法确实有任人唯亲的嫌疑

王安石大量姻亲得到重用,以至于反变法派的领袖人物司马光曾就此弹劾王安石:“引援亲党,盘据津要,挤排异己,占固权宠。”在变法初期,缘王安石而进的姻亲们,确实给予王安石以很大的帮助。然而,有些姻亲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而有的姻亲在变法遭遇挫折时,反戈一击,背叛王安石,造成变法派的分裂,弄得王安石心灰意冷,这是最终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沈括其实也能算王安石的亲戚

王安石的小舅兼亲家公曾布与吕惠卿一起创立了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成为变法派的主将。可以这样说,每一项新法的推行,都凝聚着曾布的心血和汗水。变法初期,作为王安石的姻亲,曾布对新法坚定不移,出力颇多,成为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对此,王安石本人也铭记于心,曾经客观地评价说:“自议新法(谓青苗、免役、更改法令等),始终言可行者,曾布也。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余皆前叛后附,或出或入”。

投机自己的亲戚在古代中国是非常常见的政治行为

由于在变法中的积极表现,熙宁七年,曾布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时年才三十九岁。可以说,曾布的仕途至此一帆风顺。然而,随着权势的增加,曾布的野心也大了,其与王安石的友好合作也就走到了尽头。

熙宁七年三月,变法遇到挫折,不断有人控告提举市易务吕嘉问违法之事,对市易法提出诸多质疑。面对着反变法派对市易法的围攻,宋神宗亦产生怀疑,于是夜下手札,命权三司使曾布调查此事。曾布与提举市易务吕嘉问存在矛盾,于是,在得到神宗的密令后,曾布借以兴起了根究市易务案。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遗臭万年,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手下太多投机客,甚至可以说占据多数

市易法是曾布一手参与创建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对此,曾布应该十分清楚。他之所以要小题大做,真实目的在于借助宋神宗授权,有意整治与自己有矛盾的吕嘉问及吕惠卿,同时捞取政治资本。所以,曾布积极根究市易务案,其性质乃是政治投机活动。“初,市易之建,布实同之,既而揣上意疑市易有弊,遂急治嘉问。”吕惠卿也是辅佐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

但此人城府很深,“忌能好胜”。王安石对曾布的重视及迅速提拔,吕惠卿十分忌妒,两人矛盾很深,“会吕惠卿与布有隙,乘此挤布,而议者亦不直布”,随后,吕惠卿、曾布的斗争几近白热化,王安石全力支持吕惠卿,与曾布彻底决裂。

蔡京能上位王安石也算功不可没

曾家与王家世代联姻,曾布与王安石更是舅子兼亲家公的关系,尚且如此,可见权力足以让人癫狂。后世赫赫有名的奸相蔡京更是王安石门生,也是资深政治投机客。其上位以后打出辅佐徽宗“上述父兄之志”、恢复“新法”的旗号,大张旗鼓地造势,俨然以王安石变法的继承者自居。实际上,蔡京在推行“新法”上并没有实质性动作,只是显示出热衷于改革的姿态而已,更多的是趁机大兴党禁,打击或消灭反对派。

靖康之变和变法脱不了干系,这帮投机客是重中之重

结语

发微博这位“洁洁良”和千年前变法那批投机客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也提醒人们,你今天看上去很爱国的人可能只是“像那么回事”而已。

毕竟,为了自己的前途戴上一张面具,表现的“又红又专”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难,更有甚者利用这点去发“爱国财”,等到人们清醒过来却发现人已经用发的“爱国财”移民了。

从这方面说,你今天痛恨的“卖国贼”都比他们可爱,至少人家表里如一。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