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伦敦大火如何让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2017-06-15 12:26:45 凤凰历史 折柳子

就在昨天,伦敦西部的一栋27层的公寓突起大火,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犹如照天明烛一般。国内各大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普遍使用了“宛如人间炼狱”这样耸人听闻的字眼。

这么描述并不夸张,但在伦敦的历史上,早在351年前的1666年,伦敦确曾发生过一场空前大火灾,并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而名垂史册--它的名字干脆就叫“伦敦大火”(GreatFireofLondon)。与昨天的大火相比,那场火灾真的把伦敦全城都被送进了“人间炼狱”。

画家笔下的伦敦大火

它是怎么烧起来的?除了损失,它还带给了伦敦什么?

瘟疫中的大火

伦敦在大火烧起来之前,整个城市已经整整闹了近两年的大瘟疫,消灭近十万人口。

由于城市脏乱臭的生活环境和被严重污染的水质,伦敦从中世纪起一直到近代早期,一直瘟疫不断。1665年4月,瘟疫又开始在伦敦出现,这次瘟疫的规模比以往的都要大,并蔓延神速。到了同年7月,已经瘟疫已经传播到了伦敦内城区,吓得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屁滚尿流,带着全家老小拔腿就跑,一直跑到遥远的牛津郡才安顿下来。

英王查理二世,其老爹就是那位倒霉催的断头国王:查理一世

虽然17世纪欧洲的医学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显然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对抗瘟疫的地步。缺乏有效的医学办法,隔离措施就成为了防疫的最主要手段。伦敦市政当局通过制定法令法规,将患病人员强制隔离,集中到隔离医院,这与我国当年sars流行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历史画家描绘伦敦大瘟疫伦敦街头的惨兮情况

和国王的溜之大吉不同,伦敦市的主要官员大多选择留了下来,与城市共存亡。很快,伦敦的商业活动陷入了瘫痪,各大富商们向国王的光辉榜样看齐--纷纷跑路。只有少数品格高尚的牧师、医生和药剂师才与伦敦的主要官员们一起留下来,陪伴广大民众共渡难关,或者共见上帝。

他们没有等来上帝,却等来了一把大火。

1666年9月2日凌晨一点左右,一位布丁巷的面包师傅法里诺忘了关上烤面包的炉子,导致面包铺失火。布丁巷是一条布满了了木质建筑的狭小小巷,火势很快开始蔓延,借着风势,火情又扩散到了南面的泰晤士街,东面的圣波特夫街和费舍尔街。

当时的英国政府还没有消防队,加上瘟疫肆虐,政府的防控力量就更趋薄弱,只能依靠当地居民积极开展自救。他们用皮筒子装满水,一桶一桶往火里泼,扑灭较小的火苗,并且用斧头、铁钩和绳索拉倒一排排房屋,试图人为制造一条隔离带。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大火早已失去控制。

还能走得动路的伦敦市民纷纷选择出城逃难,他们推着手推车,拖儿带口,跑到了城郊的伊斯林顿高地和议会山上露营,望城满城的浓烟摇头叹息。

伦敦大火的局部画作,作者不明。画中描绘9月4日星期二自伦敦塔码头附近船只所见的火势,伦敦塔在画面右方,左方则为伦敦铁桥,远方为圣保罗座堂,被高窜的火舌环绕。

大火整整烧了四天四夜,在消灭无数民房的同时,还顺带吞噬了市政厅和老圣保罗大教堂,并逐渐逼近国王的主要不动产:伦敦塔和皇宫,眼看敬爱的君王就要和自己的子民“一律平等”了。可惜毕竟君权神授,天佑吾王,风势突然减弱,大火终于得到控制,在这场无差别的天灾中,国王还是笑到了最后。

事后统计,据说遇难者只有区区个位数。发生这种神迹,倒不是上帝的功劳,因为这并无可能--据当代学者们分析,那些没跑出来的倒霉蛋们的肉体早已在高温下汽化,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

据说大火倒真有一项旷世奇功,就是消灭了伦敦大瘟疫。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这么认为,如伦敦博物馆的官方网页上就宣称大火阻止了后续的疫情,因为烧死了大量携带传染源的老鼠,烧毁了肮脏破败的街区。

不过,医学历史学家们普遍反对这种说法:当时伦敦的瘟疫其实在整个欧洲都有爆发,那些没有发生大火的欧洲城市,也都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停止了疫情,换句话说,这纯粹只是个时间上的巧合。

难道大火带给伦敦人民的真得只是祸不单行?倒也并非如此。

因祸得福--重建伦敦城

1666年9月5日,大火宣告扑灭,灾后统计,大火共计烧毁13200户民宅,87座教堂,七万多市民无家可归。不过,复建计划也随之展开。

1666年的伦敦中心,粉红色为烧毁区域

当年10月1日,建筑师提出了一整套灾后重建计划,涉及一系列大型建筑和和标志性工程,圣保罗大教堂、大火纪念柱、皇家交易所、格林尼治天文台等等。一座又一座公共建筑的重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成为了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撰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就曾说,如果没有那场大火,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经济不会有那么快的起色。在重建公共建筑的同时,伦敦还乘机淘汰了大量木质民宅,代之以石材建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预防瘟疫的再度爆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伦敦的重建还促进了英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欧洲很早就有了海事保险,但那时的保险并不完善,海难以外的很多保险,如或灾保险,并不存在。伦敦大火的威力有力促进了保险业的变革,火灾保险率先在伦敦,并很快在整个英国普及开来。保险逐渐完善提升了英国人进行商业拓展的信心,还在客观上刺激了现代银行业的产生。

由于查理二世无力偿还伦敦大火后发生的民间借款,导致王室信誉直线下降,致使主要依赖民间资金支撑的重建后的经济发展变得越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以国家信誉(而非国王个人信誉)为担保的新型信贷机构应运而生,这就是英格兰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诞生,随着该银行与征服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它最终由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发展为了国家银行,并为各国所纷纷效仿。

1694年,英格兰章程正式签署

灾后重建还促进了伦敦港口的建设。重建后的伦敦港的吞吐量比之前大为提高,适应了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逐渐使伦敦成为英国乃至欧洲第一大港。繁荣的贸易和发达的海运密切了英国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给英国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夯实了基础,使大英帝国这一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世界性霸权的产生成为可能。

18世纪40年代的伦敦港地图

伦敦重建无疑显著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而这一切都拜那场空前大火所赐,大概是很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鼎盛时期的英国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