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国宝帮”这次忽悠了北师大?

2016-08-03 09:50 凤凰历史 兰台

引言:7月12日,当南海纠纷吸引了大部分国人的眼球同时,一则新闻悄悄看出,并未引起太大关注“7月1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仪式接受其老校友邱季端捐赠6000件古陶瓷器,并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和研究院,任命邱季端为馆长和研究院院长”这本是并不起眼的消息。可是,没过多久,就爆出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接受媒体采访,公开指出这批陶瓷器不是真的古代文物,被视为业内专业人士的首次发声。而刚刚又传出了邱季端先生声明要请许勇翔先生过目鉴定……一时间成为热议。

邱季端先生向北师大捐赠现场

这个新闻不由得让人想起前几年爆出的“冀宝斋”事件,正是这次事件,让“国宝帮”声名远播。

什么是“国宝帮”呢?那是指在文物艺术品收藏圈内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到处收购,虽是民间收藏家,但自信手中藏有大批“国宝”级别的藏品。这一群体逐渐形成收藏圈内独特一景--“国宝帮”。

据研究,“国宝帮”主要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由那些有着强烈投机心理,在文物辨识知识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听信他人所言,将赝品当成国宝的文物收藏狂热爱好者们。

第二个群体相比第一个群体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限于圈子文化,他们所讨论的、看到的都是赝品,而且他们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些赝品上。即使从别的途径知道自己手中的“国宝”不是宝后,他们从心理上也是很难接受的,并且反过来与人宣传自己的错误认知,误导他人相信自己手中的是“国宝”。

冀宝斋事件中著名的十二生肖瓷

第三个群体本身对收藏并没有很高的兴趣,而且他们对藏品真伪并不关心,因为无论真假,这些所谓的“国宝”在他们手中只是一个用来蒙骗他人的道具。如果侥幸买到真国宝,他们会大肆宣扬;如果买到假冒品,他们也会找圈内伪专家来出具假鉴定证书,然后想法子转手。还有一些人干脆就不想办法转手,他们将假宝贝聚集起来,直接建个博物馆。当博物馆建好后,找一些伪专家站台,不仅能出名,当想出手这些藏品时,一切也会变得很容易。

支撑他们收藏的共同信念就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遗留在民间的好东西不胜繁数,以前没看到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博物馆没有的东西也不代表不存在,历史的记录也很有可能作假。

比如著名的“冀宝斋”藏主王宗泉面对质疑时候最爱说的口头禅就是“专家没见过的东西就是假的?”。王宗泉作为“农民收藏家”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收集的冀宝斋藏品,据他说“所有藏品都经专家鉴定过为真品。”当然,这个专家就是他自己。

这次捐赠北师大的是“国宝帮”吗?就我们能看到的有关捐赠人邱季端先生的报道,邱先生的珍藏经历是这样的: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邱老来厦门投资,白鹭洲古玩店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出手阔绰的他当时在白鹭洲一带颇有名气。

‘从这家买出来的东西拿到另一家,老板便说是假的。’各家老板相互攻击,让邱老意识到,玩古玩得自己懂才行。于是,逛博物馆、参加拍卖会、看古玩书籍成了他的必修课。‘玩古玩看走眼这种事常有,就算是专家有时也难免。’邱老说,买错了就当交学费了。

……

邱季端先生表示,目前我国的收藏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展开的,很多空白有待我们几代人的不断研究努力,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文化负责的精神,去发现和研究。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专家学者都要虚心学习接受各方意见,这才能使古陶瓷真伪鉴定水平得到不断进步。”

……

和国宝帮有没有相似之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

潘家园市场上大批的“国宝”瓷器

而许勇翔先生则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一个人手里,宣德一大堆,元青花一大堆,永乐一大堆成化斗彩几百件,民间哪里来那么多官窑?这种案例我碰到过很多。经过”文化大革命“,社会上的流散文物到底有多少,在哪里,国家都清清楚楚。现在社会上,除了出土文物,就是仿古制品,不可能有出现6000件从汉代到晚清各个朝代、窑口的陶瓷这么大批的流散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指出:文物鉴定专家分工很细,搞铜器不一定懂陶瓷,搞陶瓷的不一定懂铜器;故宫的专家看到的只是真品,对赝品、仿品不太了解;故宫专家不做生意,所以不懂市场,不了解价格。这番话与市场中那些横行于市的“专家”所作所为却相悖。

而专门从事瓷器和玉器研究的许勇翔先生介绍了我国的古瓷鉴定资格:

“古陶瓷是艺术里面的一类,等于是在行业博物馆的体系里办了一个艺术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实际上只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可以算艺术博物馆。艺术鉴定是艺术博物馆的强项,北师大又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能力办这样的艺术博物馆,它就应该要找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去帮忙。

……

博物馆内的岗位很多,包括很多行政人员,他们并不接触实物文物,非鉴定岗位的人去社会上胡乱鉴定,参与市场行为,这是不妥的。搞文物鉴定的人都很清楚,哪些人是专业,哪些人不是。

艺术品的鉴定人才在艺术博物馆产生,比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些鉴定人才里都是有专业的局限性,医院里分心脏科儿科牙科,博物馆也一样。没有样样懂的人,样样懂的,就是不懂。我刚好从事瓷器玉器研究,所以器物太熟悉了,所以才敢对这些东西说看法。”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代瓷器

实际上,古代瓷器的研究是一门离大众常识比较遥远的学科。但其中脉络分明。古代制瓷技术是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其中很多较为不成熟的条件和技法以及尝试性的原料搭配使得今天的仿造者实际很难模仿。而其器物形态有其时代特征和演变传承。因此国宝帮手中的瓷器其实基本经不起真正专家的一眼。

比如09年的“国宝献汶川”活动中,捐赠者所捐赠的直径超过1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等多件“国宝”,被收藏界普遍指认为“假得离谱”的“赝品”。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毛晓沪对于这些“大盘子”,直接给出否定意见,他指出“它的晕散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个都超过(清朝)康熙的水平,根本就不是(明朝)宣德的东西”,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春城则从生产工艺水平给出意见,认为此前被业内认定为真品的宣德瓷器中最大件为60厘米,这么大盘子“闻所未闻”。

“国宝献汶川”活动中的大盘

这就是典型的在工艺和齐心特点上直接超越了所标时代的技术风格特点,一望可知是假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次北师大捐献事件中邱季端先生收藏的瓷器,比如有照片可见的宋代官窑。

宋代官窑作为宋五大名窑中与汝窑、哥窑齐名的稀世珍宝,存世量相当稀少,总体来说,海峡两岸的故宫分别收藏有七十余件和二十余件,其余在海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有零星收藏,基本上均有传承记载。宋官窑是典型未成熟前的低温软质瓷,是以浓淡的青色釉、米黄色釉为特征,细密的开片的小器件单色釉瓷。

如这样:

南宋官窑

这样:

南宋官窑

又如这样:

南宋官窑

而我们看到的邱季端先生在附件设置的瓷器博物馆仓库中收藏的“宋官”瓷

邱季端先生自设博物馆所藏宋官窑瓷

邱季端先生自设博物馆所藏宋官窑瓷

邱季端先生自设博物馆所藏瓷器

无论从瓷釉、器型还是工艺特点,与宋代官窑相比似与不似,读者自可分辨。

从冀宝斋事件将“国宝帮”推到国人面前之后,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国宝”大批出现。只是,如果拿着一堆假的东西当做国宝,实际上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伤害。

责编:高飏 PN035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