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习近平推崇的优秀共产党员

2016-06-28 12:01 凤凰资讯 边驿卒

“七一”将至,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5周年纪念日。在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大背景下,凤凰网推出的建党95周年报道主题是“95岁问初心”。

古语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共产党员来说,初心是入党宣誓时的承诺与信念,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

习近平的从政历程中,他曾多次表达对坚持“初心”的优秀党员干部的称赞和推崇,并多次号召广大领导干部要积极向这些典型人物学习。

焦裕禄

焦裕禄(1922-1964),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抵御自然灾害。在患肝癌的情况下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是习近平多年来屡次提及的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词中这样评价焦裕禄的一生:“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2004年,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要求:“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2009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焦裕禄生前工作的兰考县考察时说,焦裕禄“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使人“见贤思齐”,并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概括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纪念馆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再次来到兰考,他表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在焦裕禄纪念馆,习近平说:

“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他在讲话中号召大家要“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四有”也被媒体总结为习近平评价优秀党员干部的标准。

谷文昌(中)

谷文昌(1915-1981),1950年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飞沙时常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发誓: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我经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收录在《之江新语》中的一篇文章中,习近平称赞谷文昌说:“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除了焦裕禄和谷文昌,还有一位县委书记也受到过习近平点名表扬。

王伯祥在田间考察

1986年到1991年,王伯祥在山东寿光当了五年半的县委书记。有人用三句话概括他的县委书记生涯:他是一个改变了全国蔬菜市场格局的人,他是一个改写了寿光历史的人,他是一个把山东有名的穷县打造成全国百强县的人。5年间,王伯祥带领干部群众统筹解决寿光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寿南试验和推广大棚蔬菜,在寿北开发盐碱地,在县城大办工业企业。

2010年12月3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见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团时指出,“王伯祥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他要求广大干部学习这位县委书记,要“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严于律己,秉公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习近平就曾称赞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为“省级农民”。

吕玉兰

吕玉兰曾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1981年9月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习近平曾与她“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同志姐弟情谊”。

1994年,在她逝世一周年之际,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撰写了一篇名为《高风亮节一代楷模——深切怀念吕玉兰同志》的文章,追念吕玉兰。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玉兰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品德和风范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姜世谭

姜世谭曾于1977年至2011年任山东省蓬莱市北沟镇大姜家村党支部书记,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在蓬莱涌现出的一批农民企业家典型,被誉为蓬莱“新八仙”。

1984年,34岁的姜世谭带着村民将粮田变葡萄园,冲破当时全国“以粮为纲”的藩篱,使村民收入7年涨了6倍,但由此也引来各种争议。1984年第2期《农村青年》,发表了《一个有争议的农民企业家》,详述姜世谭等农村企业家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争议。

在纷繁的争议中,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为他的改革仗义执言、点赞叫好。习近平在同年11月的《农村青年》上以一文《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批评那些非议之人,成为全力支持改革者的担当派,改革创新的“保护伞”。文章中说:“试想,一个人凡事都‘不出心裁’‘老是知足’,他还能有所作为吗?要改革,要前进,唯有像姜世谭那样,锐意进取,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必须看到,‘知足常乐’的哲学严重阻碍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姜世谭精神的可贵之处首先就表现在这‘老不知足’上。”

1991年,习近平夫妇和贾大山合影

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撰文怀念自己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时的同事、曾任河北省正定县文化局长的贾大山。在《忆大山》一文中,习近平回忆贾大山“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

2006年习近平看望郑九万

郑九万担任浙江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支书18年,让九降村这个闭塞的山村用上了电、喝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公路。他病倒前一个星期,村里的机耕路土方工程刚刚完成,为了给施工人员结账,郑九万连续4天4夜没好好睡过觉,想办法筹齐了几十万元的缺口经费;在他病倒的前一个晚上,他和村干部开会到夜里12时,商讨建设高山红柿基地一事。

2005年10月5日郑九万突发脑血管破裂形成动脉瘤而生命垂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2006年,在《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习近平提到:“学习郑九万,就要学习他‘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

牛玉儒

同样是在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他发表在浙江日报上的《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提到原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时说:“学习牛玉儒,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革命本色。” 牛玉儒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于2004年8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1岁。当年牛玉儒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习近平看望牛玉儒家属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看望了牛玉儒家属。他表示,“先进模范不能忘记,牛玉儒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牛玉儒这样的同志。”

邹碧华

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在司法领域工作26年,参与研究制定了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

2014年6月,上海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邹碧华参与主持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2014年12月,在赴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邹碧华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2015年3月,习近平对邹碧华先进事迹作出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习近平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邹碧华那样,甘当“燃灯者”。

习近平推崇这些优秀党员,不仅是赞扬他们的敬业、为民和实干,更为所有党员提供了标杆。对于普通党员来说,见贤思齐,才能成为总书记眼中合格的共产党员。

责编:苏醒 PN052

聚焦热点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网官方微信号

想看新闻热点、
独家分析?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大鱼漫画
  • 在人间
  • 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