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打击专车无助于出租车行业改革
“出租车行业不存在政府垄断,私家车永不许当专车”,13日,一篇对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的访谈引起热议。而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昨日则提出建议,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性特许经营制度迫在眉睫,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出租车行业和公众出行方式市场化改革。
政府管制直接导致行业垄断
应从改革政府角色入手
杨传堂称,垄断分为企业和行业的垄断,“很多人认为政府在垄断,其实出租车行业是开放比较早的行业,不存在政府垄断。”
蔡继明则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出租车行业的政府管制行为主要包括出租车的质量管制、数量管制与价格管制。直接结果是某些出租车企业的行业垄断。而政府相关部门以审批为关键的管控方式,有着极为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色彩。目前,传统出租车行业管理机制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体制弊端和危害,其造成的结果是老百姓抱怨打车难、出租车司机抱怨收入低,且所有怨气最终都指向了政府,而出租车公司却成为了暴利行业。
蔡继明建议,改革出租车行业首先应从改革政府角色入手,彻底改变单纯审批牌照的单一管理模式,而更多转向监管出租车从业者和经营企业,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
禁止、取缔、打击专车
无助于出租车行业改革
在访谈中谈及“专车”时,杨传堂明确表态,私家车“永远不允许”进入专车运营。
近来,各地交通部门纷纷给互联网专车扣上“非法营运”的帽子。而另一方面,据统计,目前全国“黑车”超过200万辆,接近出租车的两倍。
蔡继明说,地方交通执法部门对出租车行业因垄断造成的供给不足、服务低劣、黑车横行等问题长期视而不见,却对车辆、服务、技术和安全性更高的互联网专车进行针对性执法,阻挠人民群众选择更加符合自身出行便利的服务,强迫大家去忍受出租车恶劣的服务或乘坐毫无组织和管理的黑车。
“这恰恰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批评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行为,”蔡继明提出,政府的作用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可以提供质量最优、价格最合理的服务市场,而不是以自己便于管理为出发点,甚至人为地提高社会的交易成本、限制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为既得利益者提供保护伞,从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互联网专车业务,给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打了一剂强心针,”蔡继明建议,当前,围绕各类“专车服务”还存在不少争议,但简单的禁止、取缔、打击无助于我国出租车行业的改革。
“专车服务”带来的主要启示是,如何把“出行的人”与“有车的人”通过合理方式连接起来。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应建立打车软件、“专车服务”的市场规范,整合闲置运营资源,在合理的政策监管规范下,完全可以尝试开放社会车辆资源(前期可以尝试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让社会车辆通过交管备案、考核等审核机制,加入到城市出行体系中。
人大代表提交拼车合法议案
以激活更多的私家车资源
正当有关出租车和专车的话题争得不可开交时,这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的议案中,则从“拼车”的角度,来呼吁加快相关进程,从而提升全国车辆利用效率。
姜明认为,为了让拼车出行在全国范围内被车主与乘客接受,并与黑车严格区分,今年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全国小客车合乘(拼车)指导意见”的建议案》,目的是希望全民参与拼车的绿色出行方式。
姜明觉得,就拼车的概念而言,现在正处在“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现状,拼车可以激活更多的私家车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但就拼车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加快相关立法的进程,将会大幅提升全国车辆利用效率,在不增加道路运行汽车总量的情况下,有效缓解公共交通运载压力,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